想到这里,她似模似样地叹息了一声。
这些宾客夸着夸着,也忍不住要多嘴问几句:“桑哥儿可有婚配?”他们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拉着自家女儿上前,云桑考上秀才,那便不是泥腿子了,而是村里一等一的好婚配。
这时候云家人穷,你跟人家攀关系、雪中送炭会被铭记一辈子。等人家考上举人了,你再想送就来不及了,如花似玉的女儿也高攀不起人家了。
至于云桑喜不喜欢,这种事完全无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年头父母点头了,小辈基本只能乖乖听话。
一个个脸上薄施脂粉、娇颜如花的妙龄少女出现,让云家人倒抽了口凉气,来者基本都是隔壁村和本村里有名有姓的大闺女,这媒人的意思几乎就是随他们挑了。
云家老太太也看直了眼,东摸摸这个闺女,西摸摸这个闺女,好多个都是她看着长大的,她原以为这些闺女起码都是要嫁到镇上去的,从没想过竟然能结成儿女亲家。
其中最出挑是周员外妻子带来的小女儿,小名叫佩环,这个佩环长着一张芙蓉秀脸,眼波潋滟如水,穿着一身淡绿色衫子,被人打量时还会双颊晕红,看上去气质满是温柔,很是端庄秀美。长相也不同于村里的姑娘们,更像是闺阁千金,与她大孙儿云桑从外貌上最是相配。
一时间老太太挑花了眼,一会儿觉得同村两小无猜时候认识的大闺女不错,一会儿又觉得周员外的千金长得螓首蛾眉、明眸皓齿,与大孙子更相配,最后老太太心中的天平渐渐偏向了周佩环。
没他的,佩环外形条件如此优秀,家境又好,哪怕云桑如今是秀才老爷,可嫁到云家也还是下嫁,再加上周员外的正室妻子挤眉弄眼地暗示说,如果小两口结亲,她们愿意在婚礼上出三百两银子资助云桑再考。
这可是三百两白银啊!天上掉下这么一个大馅饼,云老太太差点没被砸晕过去,两个大儿子吓得赶紧扶住了她,老太太搀扶了一下才缓过神。
周家也没别的条件,就是希望云桑能在八月举人考试前,能把婚礼办了,省得他高中了举人,一会儿又进京被什么官家女子榜下捉婿给看中了,嫌弃佩环是没见识的乡下妇了。
这时间太急了,大喜日子何必如此仓促,届时种种筹备岂不是都赶鸭子上架?
可周员外家话语话外如此看中孙儿,老太太当然喜不自胜,虽然她还是为孙儿辩解,一不小心乳名就爆出来了:“拴环、桑哥儿不是那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