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2页

苏大为心如明镜一般。

他深吸了口气,定了定神,拿出腹中已经想了无数次的答案,向李治抱拳道:“陛下,臣自跟邢国公习兵法以来,常记在心里一句话,叫做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百济虽已被我军征服,但百济王室与倭王乃血脉之亲,世代交好。

否则倭国也不会以倾国之力,率师远征白江。

若非有赖陛下神明,臣与刘仁轨适逢其会,在白江一举击破倭军,若被数万倭军登陆,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我们在泗沘城只有一万唐军,再加上数千新罗仆从。

若倭军与百济叛军相为奥援,再加一个高句丽,百济局势必然翻天覆地!”

这番话,绝非危言悚听,而是极有可能之事。

几万倭军,在海面上受限于战船和战术不如唐军,被苏大为和刘仁轨再加刘伯英,打得大败。

但这几万倭军若是登陆上百济,那战斗必将是另一个局面。

前有倭军,后有百济叛军。

再加上心怀鬼胎的新罗人。

还有高句丽在一旁虎视眈眈,这是必死之局。

全赖苏大为当时的反应快,而且连战皆胜,在高句丽、新罗、百济叛军和倭军没有形成合围之势前,先袭取高句丽买召唤,劫去高句丽人的粮草。

再返身打崩了扶余丰这些百济叛军。

接着再在白江口大破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