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7页

争的是权力。

可其中最关键处,说到极处,也无非是“兵权”二字。

当年李治能扳倒长孙无忌,正因为长孙无忌专注于朝争,被李治借征辽东等对外战事,将兵权牢牢抓到自己人手里。

又取得李勣的允诺。

这才一举成功。

这一手借长孙无忌对付门阀,再借兵权与武媚娘对付长孙无忌,借力打力,玩得是出神入化。

但当时间来到乾封元年。

老臣中的武将尽数凋零,何人可以接替萧嗣业任兵部尚书?

这成了李治心中,最迫在眉睫的大事。

随便任命一个人肯定不行。

朝中大半官员,都是出自关陇高门。

就算不是关陇,也出自山东士族,江南门阀。

这些年他虽努力提拔寒门士子,用科举一途来对抗世家门阀,避免大权集中在世家高门手中。

但那些寒门出身的士子,大多为基层官吏,最多不过中层。

朝廷中的高层权柄,仍旧把持在高门大姓手里。

到了现今,遍观朝廷内外,能让李治和武媚娘放心的寒门士子,要不是资历不足,要不就是能力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