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齐站在肃宁县残破的城头,神色凝重地望着远处策马踟蹰的四百余虏骑,与身后杨一航说道:“撤吧,东虏第二拨兵马差不多也快进入燕南了……”
“吴爷先走,我再守两天就走。”杨一航倔强地说道。
在肃宁、河间相距不过四十里的两城,杨一航能直接调到的兵马有三千余人。都是燕南诸战留下来的底子,将卒都得到锻炼,补给兵甲弓弩都跟得上,战斗力很强。即使有两三千精锐虏骑过来,杨一航也敢率兵出城野战。但是虏骑仗着一骑双马的高速机动性,看着杨一航所部兵锐弩强,走避之,远远的在外围吊着,不与他接战。
津海军仅有一营骑兵编制,还给林续文留在津海,主要防备虏骑前哨往河间府内线穿插,杨一航手里三千兵马,都为步卒,仅有百余斥候探马。第一拨进入燕南的虏骑有万余人,都是一人双马的精锐骑兵,第二拨虏兵再入燕南,在定州周边的东虏骑兵规模将在两万人以上。这种情况上,杨一航也不敢轻率的带着三千精锐孤军往西深入。
杨一航守肃宁,是要给难民东撤更多的时间。
林续文虽说手握河间府大权,但在津海受黄锦年等人的节制,也只有在确认虏骑大部进入燕南之后,才能签署坚壁清野的命令。之前也仅仅是提前将集云社、林记等相关势力散于河间府的人马、物资撤往津海、阳信等地。
由于刑州、定州等地疏于防范,给再度打得措手不及,进入燕南的虏骑能从刑州、定州等地获得补给。仅梁家在定州城南的骡马队给劫获,除了五千石米粮外,七八百头骡马差不多就是近二十万斤肉食储备。
冀西地区再残破,但一百多万人口的基数在,可劫掠的粮草补给数量还是相当可观的,坚撑虏骑在燕南作战绰绰有余。
河间府单独实施的坚壁清野意义不大。而且大量的难民东撤,涌入津海城里,将给津海城带来极大的压力。
从纯军事的角度出发,吴齐是希望津海军立即放弃河间府的外围城池,固守津海、仓南等滨海城池,引导难民往南疏散,不要将数十万难民的负担揽到身上来。
不过津海军受林续文直辖,再者吴齐也说不出直接放弃难民的话来,林续文在他的位置上,更不能只考虑军事问题。
没有军队与城池的庇护,在虏骑前哨的骚扰下,难民南撤的速度会极其缓慢。也许更多的人会就近躲入附的城池、土围子里,乐观的等候朝廷的救援。
当前情形下,有步骤的进行坚壁清野,将人往津海疏散,是林续文眼前所能做出最好的选择。津海的储粮充足,即便有三四十万难民涌入,支撑两三个月的问题也不大。至于再往后,会给津海带来巨大压力,已经不是林续文眼下所能顾及得了。
当前情况下,虏骑也不可能将主力集结到河间府来,他们的目标更可能是攻陷紫荆关,打通大同进燕京的缺口,让更多的兵力从这个缺口涌进来。或者先奔袭蓟州地区,切断北进辽西的蓟北军主力与京畿及昌黎后勤基地的联络——这就给河间府留下相对较充足的时间。
由于虏骑大量涌入,对冀西地区的军情刺探已经十分困难,吴齐也不再留在肃宁陪同杨一航守城,当天就先返回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