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页

事情的转折太过突然,也太出人意料,也难怪新闻界无所适从了,赞赏中枢政府行动果决者有之,批评中枢政府处置不当者有之,为徐宝山鸣冤叫屈者有之,质疑整个案件侦缉措施者有之,甚至还有人怀疑是不是海军那边发生了哗变,而这个通电是假传中枢命令……总而言之两个字:热闹。

显然,国会里那帮国民同盟议员的消息比新闻界更灵通,他们不仅松了口气,而且,决定发动反击,于是,就出现了这国会大厦前的一幕。

第536章 替罪羊

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和实业家,黄瀚丞一向关心时政,实际上,因为汪兆铭的遇刺身亡,以及随后出现的“国民同盟大逮捕”事件,江苏地区的纺织业遭到了沉重一击,人心惶惶之下,当地的部分商人和企业主已无心关心生产,而是逃去了租界寻求庇护,如此一来,国内的棉纱、棉布行情看涨,虽然涨得不多,可是对于黄瀚丞设在武汉的那座纺织厂而言,这就是利好消息,于是,该厂股票价值也跟着上涨,黄瀚丞的个人资产也就水涨船高。

黄瀚丞本来是不想发行股票的,可是去年纺织业大发展,小企业纷纷被大企业兼并,为了避免被人兼并,黄瀚丞只能扩大工厂规模,以降低成本,结果,他的纺织厂也发行了股票,并很快使这个稍微有些守旧的商人认识到了现代金融制度的力量,这之后,他就对发行股票上了瘾,就连他的起家资本“黄志成”老店也成了股份制企业。

当然,现在的黄瀚丞倒是没琢磨纺织厂的利润和股票价值问题,他站在这国会大厦前,琢磨的却是另外一些问题。

黄瀚丞倒是不担心“国民同盟大逮捕”问题,因为他是联合阵线的党员,每年捐赠给联合阵线的那些“政治献金”也为他换来了一顶“党务委员”的帽子,有这顶帽子保护,他就不必担心在联合阵线与国民同盟的斗争中遭到池鱼之殃,只要联合阵线还在执政,黄瀚丞就是联合阵线的忠实追随者。

在黄瀚丞看来,徐宝山的被杀,似乎可以证明他前段时间的揣测,刺汪案绝不是一件简单的刑事案件,而是有很深的政治背景,但是到底是不是徐宝山干的呢?这一点,从报纸的报道来看,似乎还不能匆忙定论,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中枢似乎不打算继续追查这件案子了,这从“飞鸿”号巡洋舰拍发的通电里就能揣摩出来,不然的话,中枢也不会下令释放那些关押在陆军监狱里的“嫌疑人”了。

或许正是看明白了这一点,这帮在京的国民同盟国会议员才有胆子到这国会大厦前示威,要求中枢给个说法,要求国会给个说法,还国民同盟一个“公道”。

什么“公道”?这叫得寸进尺,不识好歹。

黄瀚丞恨恨的琢磨着,他巴不得中枢将那帮江苏的国民同盟成员一股脑的都抓进监狱,那样的话,江苏的纺织业肯定会一蹶不振,到时候,就是湖北纺织业崛起的机会了。这两年里,为了争夺原料,华中地区的纺织业集团与东南地区的纺织业集团已经进行了两场大规模的“棉花大战”,斗得是你死我活,最后是两败俱伤,只是便宜了那些棉花中间商,以及像徐宝山那样的棉纱走私犯,这进一步压缩了纺织厂的利润。

也正因此,工商部才不得不出面,整合华中与东南地区的纺织业,组建纺织协会,阻止内斗,团结起来一致对外,避免给洋货喘息之机。

但是工商部组织纺织协会是工商部的事情,对于黄瀚丞来讲,他不会忘记东南纺织业的竞争给他造成的损失,如果没有那两场“棉花大战”的话,他的第二座纺织厂已经建立起来了。

东南地区纺织业的许多企业主都是国民同盟的成员,仅此一点,就足以让黄瀚丞对国民同盟这个政治集团切齿痛恨了。

所以,在“内政部一号专案”这件事情上,黄瀚丞无条件的支持中枢,支持联合阵线的立场。

“田长官,你说,这帮国民同盟的人眼里还有没有王法?依我看,干脆,也将他们抓进去,关几天,他们就老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