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页

“群龙无首?老傅啊,你的思想还是有些跟不上趟啊。现在的国防军不是过去的清军绿营、八旗,旧式军队讲究一个统帅至上,可是新式军队讲究的却是制度至上,即使我不在师部,底下的参谋、军官都能按照制度按部就班的处理突发情况,再说了,不是还有副师长么,所以啊,关于英国人那边,你也不必操心,现在欧洲局势紧张,巴尔干已经开战,列强顾不过来,英国人担心欧洲爆发全面战争,所以,在中枢看来,英国人现在之所以在中印边界问题上上蹿下跳,这只是虚张声势,与其说我们害怕英国军队打过来,倒不如说是英国政府担心咱们军队想趁着欧洲的混乱浑水摸鱼的去印度捞一把。”

“这是你自己琢磨的,还是中枢在电报里跟你讲的?”

傅华封还是有些不放心,作为西康省长,兼管青藏事务,他确实需要操心这方面的事情,但是中枢又不可能把所有的军事机密都告诉他这个文人,因此,有些事情他也是有些糊涂。

张立诚笑了笑,说道:“这就是中枢电报里跟我讲的,不然的话,我一个号兵出身的人,哪里懂的这么多的国际局势?”

傅华封也是一笑,如此,他便放心了,既然是中枢的决策和分析,那么,即使英国军队真的打过来了,他也没有多少干系,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他只需要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就行了。

“听说那个水电考察队已经到西康了?他们还带了电影机?”

既然傅华封不再纠缠青藏的事情,张立诚就把话题转到了别的事情上,说句实话,在日喀则呆得久了,他确实也有些无聊,当地连报纸都没有,也难怪他一有机会就拉住别人说话。

傅华封一听张立诚这话,就知道他想干什么,于是摇了摇头。

“那个水电考察队昨天就到西康了,确实也带了一部电影机,不过是用来拍电影,可不是用来放电影的,那是给重工业部拍什么电影资料的,你就别打歪脑筋了,那东西可不会给你用。”

“老傅啊,你没在日喀则那地方呆过,那里没有报纸,没有川剧,那地方呆得久了,人都快变傻了,如果不给官兵们找些事情做,那军纪也是有些不好办。我此次去成都,打算向政宣委要些放电影的机器,带回部队,顺便再要些拍电影的机器,咱们把青藏地区的民俗风情都拍一拍,拿去内地叫国民看一看,看看咱们中国到底有多大,看看咱们中国的山川有多么雄壮,那地方太高,高得连飞机都飞不起来。说起来这应该是政宣委的工作,但是他们现在却不上心,却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干什么。”

张立诚发着牢骚,傅华封却是笑而不语,一边陪坐的那个王松廷却在“吧嗒吧嗒”的抽旱烟,似乎也没将心思放在张立诚的牢骚上。

没等张立诚的牢骚发完,那门口人影又是一闪,蒋翊武走了进来,一身军装崭新,脚上穿得也是布鞋,绑腿也绑得很正式,只是头上没戴军帽,那光溜溜的脑袋看上去有些惹眼。

以前在特战团的时候,张立诚见过蒋翊武一面,两人说不上熟,但也绝对不是陌生人,这见了面,也少不了一番客气。

听说蒋翊武要去那个“西康工程部队”报到,张立诚顿时来了精神,于是也顾不上发牢骚了,立刻拍拍屁股走人,坚持要亲自带蒋翊武去“西康工程部队”。

西康工程部队的大本营在康定城西北方五十里的地方,被大雪山和雅砻江夹在中间,这里人迹罕至,除了有几个处于蒙昧状态的原始部落之外,这里基本上与世隔绝,就保密性而言,这里确实是个训练秘密部队的好地方,这里甚至在地图上都找不到,也正因此,这里被大本营命名为“雪山基地”。

两万余人的朝鲜部队就在这一带驻扎、训练,当然不可能都集中在大本营附近,实际上,“雪山基地”共有五十余处,按照“一二三四五六”的顺序编制,张立诚和蒋翊武要去的就是“雪山一号基地”,基地司令是朝鲜“义兵”运动的元老赵孟善,不过为了保密起见,他现在改了名,叫赵六,很中国的名字,至于基地的副司令,则是孙岳,一个三十五岁的中国军官,基地的参谋长叫何燧,也是中国人,现年二十五岁,总体而言,基地的高级军官基本上都是少壮派,虽然最高指挥官是朝鲜人,可是真正起灵魂作用的还是这些毕业于正规军事院校的中国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