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页

“狂热的青年啊,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朱尔典缩回头,向后靠了靠,今天早上的报纸他也看过了,那些旅顺战场的照片让他印象深刻,他不认为中国军方刻意夸大了战果,或许在战果的统计上存在一些小小的偏差,比如说,“金刚”号是战列巡洋舰,而不是战列舰,但是瑕不掩瑜,中国空军对旅顺的空袭确实是非常成功的,而且根据朱尔典从莫理循以及英国驻大连领事的报告中,他得到了更多的细节,比如说空袭过后的潜水艇补充攻击。

必须承认,中国人的战术非常大胆,也非常聪明,朱尔典曾与使馆武官进行过简单的分析,武官告诉他,如果这场战斗真如莫理循在电报里报告的那样,那么,无疑将对海军战术的发展造成深远影响,就像当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各国海军纷纷在军舰上加装中口径速射炮一样,在这场旅顺空袭战之后,各国海军恐怕就必须考虑军舰的防空问题了。

实际上,就在昨天朱尔典的简报通过电缆抵达英国国内之后,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当天深夜就拍了一封密电,催促朱尔典尽快将莫理循手里的那些战地照片通过外交包裹在“最短时间里”寄回英国,英国海军必须抢在德国总参谋部得到中国提供的战场照片之前弄清楚旅顺港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但是莫理循现在还在威海卫,至少需要两天时间才能赶到北京,而在此之前,中国军方已经从空军的空中侦察照片里挑选了一部分刊登在了报纸上,所以,朱尔典今天收到报纸之后,立即派专人将这些刊登着战场照片的报纸带去了哈尔滨,借道西伯利亚铁路去法国,然后再将这些报纸送回英国。

无论如何,朱尔典已经尽到了一个外交官的职责。

第655章 拉拢(下)

不仅英国驻华公使将那些刊登着旅顺战场照片的报纸送回了欧洲,法国、俄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驻华公使也都采取了类似的行动,各国外交官手持外交护照,纷纷借道西伯利亚铁路返回欧洲,他们都急于向本国政府展示出现在旅顺的那种“崭新的战斗模式”,朱尔典完全相信,用不了多久,欧洲各国的航空工业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当然,在朱尔典看来,中国空军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术胜利,与战争的突然性是密切相关的,据他所知,在向日本方面递交宣战书之后仅仅两个小时,中国就向日本发动了军事进攻,一切都太突然,即使将日本换成英国,英国海军未必能比日本海军做得更好。

实际上,在得知中国空军突袭旅顺得手之后,英国本土的所有海军基地都立即加强了戒备,海军大臣甚至下令,一旦发现军港上空出现不明身份的飞机,海军可以不经任何警告就予以击落,与此同时,英国国内几乎所有能飞的飞机都被调到了军港附近,保护军港的天空。

同样的,德国海军也做出了相同的戒备姿态,法国、俄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国也都将海军基地的戒备等级提高,整个欧洲一片风声鹤唳,仅仅只是因为一场发生于远东的空中突袭。

对于正陷入巴尔干危机中的欧洲而言,远东的这种崭新的战争模式非常有可能被敌对国家或敌对军事集团模仿,这对于战争脚步越来越近的欧洲是好事还是坏事,目前还看不清楚,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列强肯定相信,如果中国能够用空军攻击海军并取得辉煌胜利,那么军事技术更强的欧洲国家将能做得更好。

必须承认,这一次,中国军人的形象完全被改变了,在列强眼里,这支军队不再是欧洲军事强国的简单模仿者,中国军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战争模式,而且他们用事实告诉欧洲军事强国,空军在现代战争中完全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也必须看到,空军的突击行动仅仅只是这场远东战争的开端,真正的重头戏还在后头,中国能不能击败日本,不仅要看空军的表现,还要看陆军的表现,至于中国陆军能否表现得像中国空军那样富于进取精神,这要看战事的发展。

看着那些从马车边经过的狂热中国青年,朱尔典感慨于这个民族的觉醒,但是他也知道,狂热的民族与国家主义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控制不好的话,可能会杀伤握剑的人,这一点,在当年的那场日俄战争中已有所体现。

由于街面上的人太多,朱尔典不得不在街边等了差不多半个小时,这才得以继续赶路,等他的马车抵达外务部的时候,正好与赶到外务部的美国驻华公使司戴德打了个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