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页

“不知熊味根现在做何想法?”黄兴在心里琢磨着。

……

就在黄兴琢磨着熊成基的想法的时候,在天津大沽港,一艘悬挂瑞典国旗的远洋客船正在缓缓驶离码头,向外海驶去,船艉的后甲板右舷边站着一个人,正是“戊申革命”的首义功臣熊成基,此刻,他望着那渐渐远去的码头栈桥,嘴里轻轻的念叨着。

“别了,我的祖国,此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了,或许,等我回来的那一天,你会变得更加美好吧,但愿如此,但愿赵振华说到做到,而且,希望他能一直正确下去,因为国家承受不起他的错误。”

带着对祖国的眷恋和愧疚,熊成基终于还是走了,带着一帮追随者离开了这个国家,虽然同盟会邀请他去南洋,而且黄兴也建议他去南洋,但是熊成基最终还是选择去了南美,而且在走之前,他特意从安庆和武汉各带了一包泥土,至于为什么带上这些泥土,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原因,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此次去国,他的情绪是极度低落的,而且前来港口为他送行的人只有一个谭人凤。

望着那艘客船渐行渐远,站在栈桥上的谭人凤长叹一声,现在这种局面之下,他所能做的也仅仅只是叹息而已。

“训政二十年……不知那时,我这老头子是不是还活在世上?当年与宋钝初、赵振华在长沙坐而论道,昔时人人对宪政充满憧憬,可是现在,宋钝初已逝,赵振华训政,世事未免也太难料了些。或许,这就是赵振华常讲的‘计划赶不上变化’吧。”

带着一丝惆怅,谭人凤背着手走下栈桥,一阵风吹了过来,将他那满头白发吹得有些凌乱,使他看上去更加憔悴了。

陌生的时代啊,前途茫茫,该何去何从呢?

虽然有些落寞,不过谭人凤很快振作起来,迈起大步走出港口,他知道,无论这个国家的政体如何,作为国民,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的强盛而奋斗,无论形势如何,无论结果如何,只要奋斗过了,那么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毕竟,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第813章 1917年

风吹草浪,绿茫茫一望无际,与那清澈见底的河水一起将这西域的风光渲染得如痴如醉。

这里是伊犁,一片水草丰美的宝地,而那条河正是滋养这片牧区的源泉伊犁河,在古代,伊犁河不仅是重要的水源区,而且也是重要的交通命脉,但是现在,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以及商业、国防的需要,伊犁河已不能满足现代交通的需求,一种更现代化的交通方式已出现在伊犁河畔。

现在,就在这伊犁河谷的北岸,一条铁路正在加紧修筑,或许用不了多久,这古老的西域城市就可以听见火车汽笛的嘶鸣了。

把铁路修到伊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必须穿越天山山脉,其修筑的难度,可以说足以让人望而生畏。

但是詹天佑最终还是揽下了这份差事,而且为了监督好这个足以彪炳史册的大工程,詹天佑甚至赶到工程第一线,住在了伊犁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