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英国和法国国内的情况不同,俄国在欧洲战争爆发的时候,其国内的舆论并不是一边倒的,工人和农民对战争毫无信心,而左翼人士则激烈的反对俄国参战,至于中产阶级,在战争初期确实是像英国、法国中产阶级那样支持对德作战的,但是随着坦能堡战役中俄军的惨败,俄国的中产阶级普遍有一种幻灭感,他们认为是腐朽的沙皇制度导致了军事上的失利,也正因此,俄国的中产阶级在此次革命中是支持共和派的,而俄国的工人和农民也早就受够了贵族和官僚的作威作福,在参战之前,他们就对击败德国军队毫无信心,而现在,当战争使他们开始挨饿之后,他们就迅速成为了革命的主力。
这样一个协约国的成员国,一旦爆发革命,其对德政策是否会发生改变,这确实值得英国和法国的政客们为之忧虑,所以,两国政府决定试探一下俄国新政府的基本立场,以决定下一步的外交行动。
说得更明确一些,俄国临时政府的回答将直接决定英国和法国政府的外交行动,俄国新政府能否得到英国和法国的外交承认,就取决于俄国新政府的对德政策。
换句话说,如果俄国新政府决定退出对德战争,那么,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将不得不考虑是否支持沙皇用武力夺回权力。
毕竟,那位已被临时政府宣布废黜的俄罗斯帝国沙皇陛下现在还在莫吉廖夫前线,而且据说还掌握着一部分忠于沙皇的军队。
这就是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手里的筹码,而且很有分量。
第838章 一切都是利益(下)
国与国之间根本就没有什么真正的友谊,一切都是利益,国家利益。
中国与英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取决于国家利益,同理,俄国与英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也取决于国家利益。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会用承认俄国新政府的地位来换取俄国新政府继续对德战争的外交行动了。
而这个外交行动在施肇基眼里却并不陌生,实际上,当年中国爆发“戊申革命”之后,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也在是否对新成立的共和政府给予外交承认的问题上进行过类似的要挟,只不过当时两国政府所看重的是在华特权,而不是国际战争。
这就是国际外交行动的准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本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而外交官就是执行这一行动的人,虽然手里没有刀枪棍棒,但是他们的背后却站着一个手持刀枪棍棒的主权国家和强势政府,没有主权国家和强势政府的支持,这种外交行动也是无法实施的,所谓“弱国无外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俄国不是当年的中国,俄国毕竟是一个列强,幅员辽阔,国力不容小觑,虽然现在爆发了反对沙皇制度的革命,但是谁也不敢轻视这头蛰伏的北极熊,所以,即使是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在对俄政策上也是非常谨慎的,它们并没有直接威胁说要支持沙皇复辟,而仅仅只是派了两名外交官过来“探听”一下俄国临时政府的对德政策。
施肇基很了解目前的俄国政治形势,在他看来,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担心俄国新政府可能会退出对德战争,这并非是杞人忧天,这实际上是由目前俄国政治势力的力量对比决定的。
这场反对沙皇制度的俄国革命爆发之后,俄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政治力量都不同程度的参与了这场革命,而在革命者完全控制了彼得格勒之后,在城里一度出现了两个并立的政权实体,一个是“杜马委员会”,其主要成员来自中产阶级和上层人士,主张立宪主义政策,一个是“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其主要成员来自革命士兵和社会下层人士,以及部分主张社会、主义革命的知识阶层,这两个并立的政权实体在政治主张上并不一致,甚至分歧很大,而临时政府的成立实际上是后者向前者施加压力的结果,也是两者互相妥协的结果。
现在,杜马委员会中的一些人主张继续对德作战,而苏维埃中的一些人主张立即退出战争,两派争执得非常激烈,到底哪一方的主张将会占据上风,目前还看不清楚,所以,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都没有立即给予临时政府外交上的正式承认,实际上,两国驻俄大使先生现在的身份是临时代办,施肇基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