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队的那名少尉军官看过来人的证件之后,迅速将证件递了回去,然后冲着其中一人立正敬礼。
“不知唐总理到这里有何公干?现在电台归军方控制与保护,没有戒严司令部命令,任何人均不得进入电台。”
听了那少尉军官的话,唐绍仪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觉,忍不住反问一句:“既然你也知道,没有戒严司令部命令,任何人都不得进入电台,那么,为什么刚才赵振华可以在这座电台发表演说呢?我刚才就去过戒严司令部,他们告诉我,赵振华没有在那里出现过,所以,他显然不可能拿到许可。”
唐绍仪这么问,那名少尉军官有些尴尬,想了想后,只好说道:“总司令是国会终身参议员,又是总统府终身顾问,这个身份足以抵得上戒严司令部的命令。再说了,刚才总司令根本就没有走进过电台,电台播送的其实只是他送来的一卷录音带。”
“我早知道,肯定是录音带,滔滔不绝的讲半个小时,中间没有一句废话,也没有片刻停顿,这显然是早就录好的。”
唐绍仪也没纠缠这个话题,问那军官:“赵振华离开电台之后,是朝哪个方向去的?”
军官朝右边那条大道指了指,说道:“是从那边离开的,但是去哪里,我确实不清楚。”
唐绍仪点了点头,没再罗嗦,带着随员转身又上了轿车,吩咐司机朝右边道路驶去,至于去哪里,他也不知道,只是让司机和随员一路走一路观察道路两边的情况。
轿车发动之后,唐绍仪叹了口气,对赵北的威望很是感慨,电台那名少尉军官看年龄不过二十出头,当年赵北指挥军队南征北战的时候,他肯定没有赶上,而且提升为少尉军衔的授衔命令也肯定不是赵北批准的,可是偏偏这样一名年轻军官,对赵北的崇敬几乎是发自本能的,这不能不使唐绍仪心生敬畏,并且也完全理解了黎元洪的担心。
其实,当黎元洪在国会大厦听到这番录音演说之后,就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并将唐绍仪叫了过去,向他询问,赵北这样做,是不是表示他打算利用城里的混乱局面准备发动政变了?
唐绍仪没有黎元洪那么悲观,他认为,赵北之所以发表录音讲话,直接目的并不是为发动政变做舆论上的准备,而是为了控制局面不至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这实际上是在为黎元洪解除目前的困境,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赵北在这件事中绝对不是一名旁观者那么简单,赵北虽然“隐居”西山,但是时刻都在关注首都的局势,不然的话,也不会预先录制这卷录音讲话了。
即使作为一名阴谋家,赵北也处处表现出他的“宽宏大量”,或许对他而言,局面发展到这个地步,已经可以出面斡旋了,而不必等到局势恶化之后再出来收拾残局,毕竟,一旦城里爆发武装冲突,对于他接管权力也是不利的,而且有损他的威望。
说句实话,从一开始,唐绍仪就怀疑赵北在这件退伍军人“大进军”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毕竟是局中人,唐绍仪比普通国民更了解赵北的做事风格与性格,作为政务总理,在赵北下野之后,唐绍仪也多次与黎元洪秘密讨论过这位军政强人为什么会主动让出权力,开始的时候,唐绍仪也与黎元洪一样,认为赵北是厌倦了政治,但是直到大萧条爆发,他们才猛然醒悟。
必须承认,赵北是一个非常有手段的政治家,他巧妙的使自己躲过了一场无法应对的经济与政治危机,同时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提高了他在国民心目中的威望,增强了他的光辉形象,而后,又通过政治上的低调迷惑了一大帮政敌和朋友,使许多人都误以为他是真的厌倦了政治,连唐绍仪也一度掉进了这个迷雾中。
现在,唐绍仪和黎元洪都已清醒过来,他们意识到,随着下届总统大选的临近,赵北那颗一度平复下来的野心又开始强有力的搏动起来,种种迹象表明,赵北是打算政坛复起了。
“远东狂人”要重掌大权,对此局面,要说不慌那是假的,实际上,黎元洪非常惊慌,他害怕赵北后头隐藏着什么杀招,因此,在单独召见唐绍仪的时候,黎元洪明确告诉唐绍仪,如果赵北真想重掌大权,黎元洪完全可以主动辞职,只是希望赵北不要采取什么“过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