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页

在庆功会的最后,张准宣布对护卫队进行一些编制上的改革。

原来的护卫队,总共是九个小队,每个小队都不满员,全部的人员加起来,大概是400人左右。经过一些调整以后,护卫队成立了三个协,分别管辖三个小队。番号分别为第一协、第二协、第三协,协的指挥官为百户、副百户。

按照五五制,每协应该统辖五个小队,总共250名士兵。三协就是750名士兵。显然,现在的护卫队,是远远不满员的。不过,没有关系,只要虎贲铳的产量上来,将人员补充整齐,难度不大。吴清亮、周正宇他们,不知道多么想加入护卫队呢。

同时,为了避免和护卫队的名称混淆,浮山所的所有其他武装队伍,全部都改称武工队或者是游击队,不再叫二线护卫队。伤退司具体负责武工队和游击队的训练、组织、管理,同时接受护卫队的指挥。

庆功会以后,则是护卫队内部的总结会。

总结会被提出来最多的问题,就是虎贲铳的质量。

一场规模不算大的战斗下来,有十六支虎贲铳损坏,这样的枪支质量,实在是说不上有多么好。护卫队总共装备的虎贲铳,也就是五十支左右。一场战斗下来,就报销了三分之一。如果连续战斗的话,那还得了?最后恐怕只能当烧火棍使用了。

当然,护卫队自己的错误操作,也是造成虎贲铳出现故障的重要原因。其中至少有七支虎贲铳是因为推弹杆被折断在枪管里面,将枪管堵塞了,从而导致虎贲铳无法使用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然是战场的压力,导致战士心理紧张,出现误操作造成的。

战场毕竟不是训练场,在自己开枪的同时,敌人也在开枪,硝烟弥漫,弹丸横飞,给每个火枪手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在训练场上,大家可能有条不紊,一丝不苟的按照程序操作,出现差错的可能性很小。但是真正到了战场上,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就会出现急躁、乱来、硬来,甚至是蛮干的动作。事实上,越是急躁,动作越是变形,导致虎贲铳出现故障的几率就越大。

此外,虎贲铳的枪管过长,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如果不算刺刀的话,虎贲铳的枪口,几乎到大部分战士的下巴了。要将子弹从枪口推进去,就要将推弹杆高高的举起来,举得比自己的人头还高,才能直线的插进去。有些身材偏矮的战士,在装弹的时候,甚至要踮起脚尖,才能顺利的完成这个动作。

在训练场上,由于没有压力,没有压迫感,这样的动作,大家还不觉得怎么样,基本上不会出现大的偏差,不会损坏枪管。但是到了战场,硝烟弥漫,心理紧张,推弹杆往往还没有和枪管形成同一直线,就蛮横的塞进来了,出现问题的几率,可谓是以几何方式增加。

要做到尽可能的避免这些误操作发生,除了积极参加实战以外,训练的时候还是要严格严格再严格,尽可能的模拟实战时的心理压力。同时,如果有可能的话,要将虎贲铳的总体长度,缩短一些,方便操作。其实枪管不需要缩短很多,降低到人的胸口位置,就差不多了。

“大人,我觉得不需要三段式的射击。”

“两排射击火力密度已经足够了。”

在总结会上,杨子轩还提出了这样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