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页

如果说张准在灵山卫还算有所缴获的话,那么,在鳌山卫,张准基本上没有什么收入。就连三百户的匠户,在之前都已经被拉到浮山城去了。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其他资源,鳌山卫都是相当匮乏的。但是,鳌山卫潜藏的实力却很强。只要没有鞑子的袭扰,鳌山卫至少可以开辟一百二十万亩的耕地,比灵山卫那边还多。

本来,按照杨文岳的吩咐,鳌山卫要集中大约一千石的粮食,作为进攻浮山城的军粮使用。这些粮食,鳌山卫自己自筹大部,莱州府支援一部分。但是,赵寅英的办事效率,实在是太低,只准备了五百石的粮食。其中,大部分都是鳌山卫各级军官自己的存粮。那些从外地运过来的,还没有到达呢。

当然,拿下鳌山城,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的。

拿下鳌山城,最大的好处,就是给浮山城提供了最得力的北面屏障。因为鳌山城的特殊地理位置,任何敌人,无论是鞑子还是官兵,如果没有拿下鳌山城,就无法向浮山城进攻。因为,鳌山城随时会攻击他们的侧后,斩断他们的退路。从军事角度来说,绕过鳌山城去进攻浮山城,是非常危险的。只要不是傻子,又或者是疯子,都不会这么做。

换言之,只要张准守住鳌山城,将敌人阻挡在鳌山城一线,浮山城那边,就是想对安全的。相对安全的意思,是因为浮山城还可能遭受来自海上的攻击。如果没有来自海上的攻击,浮山城就是绝对安全的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对于生产生活、经济建设、武器生产、科技发展、文化教育,都是非常有好处的。这也是根据地的必备条件。

第223章 鞑子也杀向鳌山城!

同时,拿下鳌山城,基本上是等于控制了即墨县城。眼下的即墨县城,处在鳌山卫和浮山城的两面夹击之下,形势是非常不利的。在鳌山卫的虎视眈眈之下,即墨县城,应该支撑不了多久了。就算张准不发动进攻,朝廷也只有主动的撤离。除非是哪个不要命的,坚决在即墨县城死守。不过,大明朝的官员,有几个有如此胆色?

第二天早上,各项法令正式开始实施。

相对于灵山卫而言,张准在鳌山卫的各项工作,那是如鱼得水,势如破竹。当天中午,侯山平来到了鳌山城,统管有关分田分地的事务。结果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将土地和人口都基本统计完毕。随即,分田分地就正式开始。有黄清平、孟庆浩、石真山和那些骨干军户的支持,一切都进行得非常的顺利。

就连距离鳌山城有一段距离的雄崖所这边,也掀起了分田分地的大热潮。由于距离田横岛的距离最近,雄崖所遭受的苦难,是最深的。以前,每次鞑子上岸来袭掠,雄崖所的军户,只有逃跑的份。结果,雄崖所所在的雄崖城,已经彻底的变成了一座空城,鞑子来去自如。因此,当地的很多军户,都涌到了鳌山城,要求分田分地。按照张准的意思,将他们也纳入了分田分地的范围。

“每人五亩地!”

“每亩地纳粮四十斤稻谷!”

“均田地,免徭役,兴华夏,建大同!”

这些通俗易懂的语言,在鳌山城的附近,不断的激荡。

消息越传越远,就连以前那么逃难出去的军户,也都纷纷跑回来,要求分田分地。最远的军户,甚至从平度州跑回来了。对于他们的要求,张准自然是来者不拒。鳌山城的人口越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就越多,自己的实力,就越强。

形势的发展速度之快,让张准相当的满意。短短几天的时间,他就在鳌山城完全的站稳了脚跟。巡逻队建立起来了,田地也分下去了,十口水井的进度,也令人满意。到这个时刻,无论是任何的敌人,想要拿回鳌山城,都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即使张准带着护卫队撤出,当地的军户,也会为了他们的利益,和敌人拼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