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页

怒气冲冲的皇帝,竟然将三人原先公推为状元的徐渭打入了二甲……好在他的青词写得实在是太棒,让皇帝不忍心痛下杀手,给了个第一传胪。既然不黜落徐渭,后面持此论者也跟着沾光了,没有跌得太惨。

但原先放到后两名的诸大绶和陶大临,却被皇帝点为了榜眼、探花,只因为二人的文章与沈默观点相近,都说‘圣明无过太祖,不许民间下海是正确的,但太宗同样英明无比,由官方独家进行贸易,可以有效遏制民间走私,增加财政收入。’但两人与沈默的差距在于,并没有提出可行性建议。而沈默则详细论述了,应该如何去做,才能以最小的麻烦,取得最大的成果,实在太对嘉靖的胃口了。

外行看热闹,只以为皇帝想显示自己是亲自阅卷的,但三位大人可是看门道的内行,都清楚等被落了名次的卷子,无一不是支持开海禁的。而被抬了名次的,都是主张谨慎而行的,这就让人不寒而栗了。

很显然,三位大人搞错了圣意,或者说没跟上嬗变的嘉靖帝,放在别的皇帝那里,也不算什么,大不了道个歉,保证紧跟陛下的步伐就是了。可嘉靖帝十分看重‘君臣默契’,对跟自己想不到一起的官员,向来弃之如敝屣……

三人自然不甘心被皇帝化为‘没有共同语言’的一类,最后挣扎道:“其实臣等也想过这样排,但一想到前四名都是绍兴士子,恐怕会惹人非议的……”

“有什么好非议的?”嘉靖帝不悦道:“朕记得永乐二年,前五名都是江西吉安人呢。这都是祥瑞!”说着冷冷扫过三人道:“莫非你们徇私舞弊了?”

“臣等不敢。”三人赶紧矢口否认道:“是臣等顾虑太重!”

“该多想的时候不想,不该多想的时候乱想。”嘉靖帝哂笑一声道:“这就是朕的股肱大臣啊,都退下吧……”

※※※

回去之后,张治越想越害怕,以至于今天见了这三位还心有余悸……一时间,竟动了告老还乡的念头,当然这是后话。

第三四六章 御街夸官

三人由三位辅政大学士亲送至午门外,礼部尚书早就迎接上来,亲自扈送三鼎甲,向承天门正门招摇而出,众进士随行在左侧官道上……

沈默居中,诸大绶和陶大临跟在左右,三人行在只有皇帝才能走的御道上。毋庸置疑,这辈子不会第二次走在这条道上了,所以在沈默的带领下,三人走得很慢很慢,都各自想着各自的心事。

赵贞吉回头几次,却也不好催促,毕竟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梦,那么对读书人来说,现在他们三个所经历的,就是这场梦里最美最激动的一段吧。

好梦不愿醒,这是人之常情。所以赵尚书便放慢了脚步,缓缓走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