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进入万历十一年,皇帝亲政的第三个年头,大明的财政危机便凸现出来。一方面是因为年轻的皇帝好大喜功,花销无度。另一方面,沈默在位时,将国库存银始终控制在千万两以下,除了给各部和各省的预算,其余的钱都买了粮食……这是一条鞭法推行初期,必须要采取的措施。可是平抑了粮价,却使国家一旦有计划外的支出就要头大。
沈默的办法是,以国家税收作保证,定向发行国债。因为他当政的时期,一条鞭法已经巩固下来,考成法的也见成效,税源和税收都是有保证的。故而汇联号和日升隆都是争着抢着认购国债。
因为国债是长期的,在短期内,只需要定期付息即可,朝廷自然很爽。因此这么多年下来,有困难找银行,都已经是户部的习惯了。后来渐渐的形成惯例,每年都会举行会商,决定这一年发行多少国债。
但今年的谈判有些特殊,因为最早的一批十年期,总额一千一百万两的国债,到期了。以朝廷如今入不敷出的窘况,支付利息尚且需要先举新债,又从哪里搞钱还旧债呢?
户部的意思是,希望能将国债减免一部分最好,或者再延期十年。但两家银行表示,需要考察户部的账目,以评估风险。
考察账目是每年发售国债之前的例行公事,但今年户部不敢给汇联号和日升隆看……入不敷出加上皇帝侵占,户部的账目已是惨不忍睹,这要是给看了,还能有个好?
所以这次的谈判十分艰难。户部左侍郎宋纁、右侍郎杨俊民分头攻坚,前者负责汇联号,后者负责日升隆,无论如何,磨豆腐也要把谈判磨成。
第九一三章 金融之战(中)
有时候宋纁不禁会暗叹世道多变。如果放在几十年前,再大的钱庄老板,见了自己这个户部二长官也得跪着,现在却可以平起平坐的谈判,自己还得反过来求着这些财神爷,唯恐他们不买朝廷的账。
不过宋纁也没有特别担心,毕竟银行是求财的,得罪了朝廷,对他们没一点好处。所以在宋侍郎看来,现在的僵持不下,不过是贪婪的商人想多争点儿利益罢了。
所以谈判时间一长,他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时常缺席谈判。今天宋侍郎没去天顺楼盯着,在部里处理了一些事情,正想抽根烟休息休息,便听到外面急促的脚步声。
没有通禀,值房门便被推开了。
宋纁是很重官威的,见来人是在天顺楼谈判的山西司主事赵奕,登时就拉下脸来。但再一看赵奕那惨白的脸色,他的心又咯噔一声。
“大人。”没等他发问,赵奕便如丧考妣道:“谈崩了。”
“怎么可能?”宋侍郎差点把火折子捅到鼻孔里。
“属下们正在和他们谈天说地的泡蘑菇,谁知道半路走进来个信使,说是上海总号的命令到了,不允许查账,就不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