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4页

这在向来富庶的东南,是极为罕见的,至少这一代人是没见过。所以当他们打开门,看到门外倒闭的死尸时,所受的刺激可想而知。他们受够了饥饿、受够了寒冷,受够了没钱的日子,也受够了大老爷们的夸夸其谈。

当初忽悠我们起义的时候,大老爷们可都是拍着胸脯保证,打跑了矿监税使,大家的日子就会好起来。现在大家把矿监税使都干掉了,可是日子为什么还这么艰难呢?

在生死边缘,民众们把怀疑的目光,投降了他们曾经那么信任的大老爷们。因为他们回想一下,发现那些矿监税使,其实并未怎么骚扰他们这些小民百姓,他们只不过是听信了大老爷们的话,以为死太监是这场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罢了。

他们不得不怀疑,是不是我们消灭了死太监,只是给大老爷们解了难,却解不了我们自己的难。是不是引发这场危机的,并非那些死太监?而是另有其人……民众知道,大商家的仓库里堆满了棉衣棉被,粮仓里堆满了粮食。只是因为大家的钱都成了废纸,他们就能铁下心肠,看着大家冻死饿死,也不拿出来救济!

他们只是假惺惺的拿出几百斤米,让广济铺在贫民区施粥,便觉着心安理得。就能大言不惭地说,我已经尽力了……明明是富人的贪婪,引发了这场危机,却要我们这些穷人拿命来还债。他们却又因为贪婪而见死不救,难道这不是大家悲惨生活的罪魁祸首么?

曾经叱咤风云的缙绅名士们,很快感受到了这股寒意……昔日他们振臂一呼,万众云集,而现在举行的集会,却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参加。而这不到一半的人,还不都是来听他们夸夸其谈的,而是反复的发问——这场危机何时结束,你们的救济为何只停留在话头上?

市面也不复起义初期的井然有序了,各地都有打砸抢的事件发生,甚至有几个县,发生了贫民和大户的严重冲突的,双方都死了人,原先的友谊也变成了化不开的仇恨。

起义的领导者们陷入了恐惧,他们发现,再这样下去,自己就要太监的重蹈覆辙了。他们也终于明白,不解决这场经济危机,就无法赢得民心。

换言之,谁解决了这场危机,谁就赢得了民心。

大家互相看看,不禁相视苦笑,要是谁有这能耐,何苦让局势落到这般田地?

但如果让危机持续下去,不仅大家的目标无法实现,所有人,连同这个国家,都可能走向毁灭。

可上哪里去寻找救世主呢?许多人想到那个不愿意提起的名字——沈默。

其实沈默没死的消息,已经在上层社会传开了。但是琼林诸子没有公开承认过,其它各派也就乐得装聋作哑,原因无它——人人皆有私心而已。

起义初期,大家还有共同的目标,但当把太监们消灭后,各派就开始争领导权、争地盘,抓住一切机会壮大自己。这种时候,谁都不希望有个强势的领导者出现,使他们不得不把吃下去的吐出来。

名义上,起义各方的领导者是琼林党人,但没有沈默的琼林党,约束不了泰州派,也约束不了那些富商大豪,更约束不了地方上的官员。大家都乐得没有约束,好多吃多占呢,所以一直揣着明白装糊涂到现在。

但这会儿,大家发现,不能再装了,因为东南这个巨大的烂摊子,已经烂到无以复加,再不收拾都得被害死。如果这世上还有个人能收拾的话,那一定是那位威望盖天、智慧无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江南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