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清政府又编组一,二,三军,以随陆军大臣荫昌赴湖北的陆军第四镇及混成第三协、十一协为第一军,荫昌亲自担任第一军军统,也称总统(这职务容易让人误会啊);以陆军第五镇为第二军,北洋军骨干冯国璋为军统;以禁卫军和陆军第一镇为第三军,皇族载涛为军统,三军组建即迅速向汉口附近集结。
而与此同时,史密斯传回来的一个电报引起了叶枫的关洋,虽然这则消息在整个清政府面对武昌起义的决策当中并非太引人注目,但叶枫却深知这一个决定对未来中国政治局势的影响,因为清政府启用了早先被罢黜的原北洋军首领袁世凯,以稳定北洋新军。不过袁世凯未获命亲自主持镇压行动,所以这个决定除了叶枫,谁也不知道这个决定的影响力居然会如此深远,正是有了袁世凯的出面,将整个强大的北洋军系统拧合在一起,具备了与南方革命党人谈判,获取革命胜利果实的雄厚资本。
1911年10月15日,湖北军政府面对来势汹汹的清军,积极扩军备战,来自各地的学生,工人,农民踊跃投军,商界也慷慨支持,使军政府在不到五天的时间内扩建成四协兵力,约两万民军。军政府同时作出了首先扫荡汉口残敌,然后向北推进,阻止清军南下的决定。
起义军与南下清军于10月18日正式开始接战,革命军初战告捷,两天内即占领了大智门火车站和刘家庙,造成以三道桥为界的南北大对峙局面,因激战主要地点在汉口,汉阳,而汉口旧称夏口,所以这次战役也被称为阳夏战争或阳夏保卫战。
阳夏战争的未来结果暂时无人知道,除了叶枫,这场阳夏战争若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是一起普通的局部战役,是清军镇压革命行动一个前奏。只有叶枫知道,正是这个阳夏战争让革命军和清军陷入拉锯之中,为全国革命争取了时间,为全国革命力量增强了信心,随着清军兵力调动,整个清王朝的军事力量都被调来调去顾此失彼,为其他省份的革命行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阳夏战争坚持到第四天,也就是10月22日时,湖南共进会会员焦达峰、陈作新,按照早先与湖北共进会立下的相互响应起义的约定,率领以会党和新军组成的队伍在长沙发动起义。湖南巡抚余格诚逃走,巡防营统领黄忠浩被斩首。起义军宣布成立中华民国湖南军政府,推举焦达峰为都督,陈作新为副都督,并发布《讨满清檄文》。
10月22日,陕西同盟会会员井勿幕、钱鼎、景定成等人同陕西哥老会联合,发动会党和新军的革命分子同时起义,经两天激战控制西安,护理巡抚钱能训逃走,西安将军文瑞投井自杀。起义军成立秦陇复汉军政府,推举原日知会会员,新军队官张凤翙为都督。
10月23日,江西同盟会会员林森、蒋群、蔡蕙等人策动九江的新军举行起义,胜利后即宣告独立,次日成立九江军政分府,推举第二十七混成协第五十三标标统马毓宝为九江军政分府都督。
10月26日起,清陆、海军发动前后夹攻,湖北民军被迫退回汉口市区。29日,第二军军统冯国璋到汉口督军,下令纵火焚烧,大火烧了3天3夜,汉口的繁华街道变成一片焦土。但是短暂的胜利已经无法挽回整个颓势了,经过数天准备,新一轮各省独立、起义时机成熟,整个中华大地又开始爆发出新一轮强大的革命洪流。
10月29日,就在冯国璋纵火烧城的同一天,山西同盟会会员、新军标统阎锡山联合姚以阶、黄国梁、温寿泉、赵戴文、南桂馨、乔熙等人发动新军在太原起义,杀死山西巡抚陆钟琦,宣布成立山西军政府,推选阎锡山为都督。
10月29日,直隶发生滦州兵谏。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联合第三十九协协统伍祥祯、四十协协统潘榘楹、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第三镇第五协协统卢永祥等人,在直隶滦州打电报向清政府提出类似最后通牒的十二条,要求在本年内召集国会,由国会起草宪法,选举责任内阁,并规定皇族不得充当国务大臣。
10月30日,云南同盟会会员李根源联合新军标统罗佩金及管带唐继尧等人率领新军发动重九起义,次日占领昆明,成立云南军政府,将云贵总督李经羲礼送出境,推举罗佩金为都督。
云南的这次独立与历史稍有不符,其原因则是与阿拉斯加发生了一定联系,因为历史上主导这次云南独立的新军标统实为现在的阿拉斯加第五集团军司令蔡锷上将,蔡锷如今身在阿拉斯加已经达十余年之久,自然不可能在国内拥有多少影响力了,以他的身份也不可能回唐山去参加这次的革命行动。
但是历史仍然有其无法逆转的惯性,这点小小的改变并不能改变整个革命大势,没有了蔡锷,还有罗佩金,历史上本该属于蔡锷的云南都督之位也由罗佩金担任,不过发展到这里,叶枫心里也有一些小小疑惑和担忧,没有蔡锷,还有以后的护国运动吗,没有蔡锷主导的护国运动,历史会不会就此改变呢,或者这个在历史上并没有多大名气的罗佩金有朝一日也会如同历史上的蔡锷一样主导一次护国运动?
好像不太可能,细想一下,叶枫又觉得自己有些杞人忧天了,护国运动非是蔡锷一人所为,实际上当时护国运动还有唐继尧,李烈钧等重要人物主导,蔡锷好像是第一军总司令吧,唐继尧才是当时护国运动源头的云南都督,少了蔡锷自有人物代替他的作用。
历史会不会有所改变,现在叶枫无法肯定,唐山的革命行动仍在前进,10月31日,南昌同盟会会员蔡公时等人率领新军发动起义并获成功,建立江西军政府,推举李烈钧为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