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看着北城,不过片刻,那里已经几乎被清理完毕,一个个土耳春人被拖狗一样拖上了汽车,被押往郊外清理出来的临时监狱,而地上还倒着不下数百具尸体,几条大街上都被鲜血染红。托马森眼神一扫,还看到了不少原本开着窗户看热闹的人已经忙不迭的将窗户关的严严实实。
“唐人数千年的战争史,征服史当中又发生过多少这样的场面,当年的土耳其为何来到了小亚细亚,来到了欧洲,他们原本就生活在中国的北部啊,当年人数并不算多的蒙古人为何可以横扫天下,他们靠的不是文化,靠得不是讲道理,而是屠杀。他们的失败之处在于没有在屠杀之后实施最合适的政策,没有在屠杀之后进一步稳固自己的统治。而是将那些战败的为视为奴隶,下等人。”
托马森心里暗忖,这段话却没有说出来,对于唐人的历史,对于亚洲诸多国家的历史,托马森以前并不算很了解,毕竟他从前只是一个渔夫,他的知识来自从军之后,来自大批唐人迁移到阿拉斯加的影响。他算不上真正了解,了解的也不够仔细,蒙古人的成功也许不止这么简单,他们的崩溃也远不只这一种原因,但这是原因之一却无人可以否认。
而全世界任何一个强大或曾经强大过的国家,其强大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部征服的历史,一部血腥屠杀的历史。不要以为没有针对平民的屠杀,不要以为都是被迫,只是很多都被胜利者所掩盖罢了。而任何一个弱小或曾经弱小的国家也都有一部被欺凌压迫甚至屠杀的血泪史,有些种族甚至已经因此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
1918年3月29日,塞浦路斯发生大规模冲突,在后世历史文献当中,对此事件有诸多记载,评论,但有理无理在那个时候只是吃了饭没事干的人在体现自己的存在罢了,在当时,这一事件除了在土耳其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英国和希腊向阿拉斯加口头上表达了不满外,所有得知这一事件的国家都没有什么太激烈的反应,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万多人骚乱,伤亡数百人,逮捕数千人算不得什么太大新闻。
在土耳其国内也只是因为这死伤被捕的都是平民,都是土耳其人,而且是发生在他们名义上的领地塞浦路斯境内才会有激烈的反应。
3月30日,消息传到土耳其,土耳其国内确实怒火高涨,不少狂热的伊斯兰教民叫嚣着到塞浦路斯发动圣战,而土耳其国内政府也觉得大丢脸面,并准备抽调现驻扎在安塔利利亚湾,阿达纳平原的土耳其军队进攻塞浦路斯。
不过最后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土耳其在哈城号的扫荡下,在这一海域已经缺少足够的海上力量,根本不可能运送大批部队在塞浦路斯登陆,也许几万人还是办得到的。
而塞浦路斯现在也只有万余阿拉斯加军队,哈城号编队则护送叶枫去了塞萨洛尼基,若有数万军队发动闪电袭击,倒也不是没有可能压回塞浦路斯。
土耳其从皇室,到军队,到内阁大臣,支持这一行动的意见有不少,而德军顾问奥托·冯·赞德尔斯对此更是极力支持,认为这将因此解除巴尔干战线的困局,只要重要夺回塞浦路斯,可以因此而对苏伊士运河,支中东,对北非的协约国势力造成压力,并能因此威胁巴尔干战线的后方。
在这股力量的支持下,土耳其方面终于决定开始实施这一战略,而且必须在哈城号返回塞浦路斯之前登陆成功,但是战略刚刚实施,准备用于参战的军队还没有集中完毕,征集的船只还不到半数的时候,这个计划却不得不被叫停。而且不但不敢发起进攻,反而需要抽调更多兵力沿海岸线集结防御了。
4月2日,原本定在塞萨洛尼登陆的阿第三批部队第四集团军突然直线向东,全军在塞浦路斯登陆,至4月7日,阿拉斯加第四集团军全军十万人已经全部在塞浦路斯登陆成功,塞浦路斯的总兵力一下子跃升到十一万人,莫说数万土耳其军队,便是二三十万,也别想闪电袭击塞浦路斯了,那只能是送死。
而第四集团军在塞浦路斯登陆,也引起了土耳其方面的猜测,认为阿拉斯加很可能有在小亚细亚半岛登陆的可能,毕竟这样一个庞大的主力集团军放在塞浦路斯,而不是放到巴尔干,那目标只可能是土耳其,总不可能放到塞浦路斯去渡假吧。若要防守,只要哈城号编队返回,以土耳其的能力,没有强大舰队就不可能攻打塞浦路斯,第四集团军十万人放在这里不是浪费么。那不是防御就只能是进攻了。
接下来这个猜测似乎得到了证实,但证实之后,他们反而更为难了,他们猜不准阿拉斯加到底准备选在哪个地方登陆。
4月4日,五万希腊新军抵达普里莱普,而阿拉斯加第二集团军第六师两万人则回到塞尔亚镇,4月5日,第六师会合驻守塞萨洛尼基的第七师共四万人在哈城号编队护送下登船离开塞尔亚湾,而塞萨洛尼基的防守则交给了两万希腊新军,只有塞尔亚镇仍然控制在阿拉斯加人手里。
四万阿军离开塞萨洛尼基,其去向在当天下午得到了确认。
当天下午,第六师轻松攻克达达尼尔海峡北侧土耳其人控制的格克切岛,两个小时后,位于南侧的莱斯沃斯岛也被阿军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