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功勋老兵,敬礼!”那个政保军官却是突然对着这个中年人敬了一个端正的军礼,便是门口的那几个士兵和那个便衣都举手着向这个中年人端端正正又满情崇敬的敬了礼!
那个中年人也马上神色严肃的回了军礼,看着这中年人似乎很是缅怀当年的岁月,这时那个军官关切的问道:“您现在的生活还好吗?”
中年人闻言脸上露出笑意,点了点头道:“国家没有忘记我们,在国家的帮助下,我读了大学,个人家庭都得到了很多的帮助,我虽然无法在战场上感受到国家的强大,但在现在我做为一个教师,却能从各个方面感受到国家现在的繁荣与强盛,感受到我们这个年青的国家的勃勃生机。”
那个政保军官听到感觉到了中年人所透露出来的深情,也放心的点头说道:“你们是国家的功臣,没有你们的贡献,也许就没有现在的阿拉斯加,所有人都应该感谢你们的付出,我们这些后辈军人也会时刻牢记你们的功绩!我们以你们为楷模!”
中年人呵呵笑道:“大家共勉吧,不管在什么岗位,不管在什么地方,我们都是这个国家的一份子,为国家尽力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国家的强盛需要所有人的努力,也只有一个强盛的国家才能真正带给人民幸福的生活,才能真正保护自己人民的安全!”
政保军官也严肃的点头,扶着这个中年人重新坐下,才向面前的这个中年人行了一个军礼,到别的车厢去了。至始至终两人没有互通姓名,一个功勋老兵和一个年青军官的对话被车厢内的普林斯记录下来了。
车上的乘客此时大都带着崇敬的目光热情的和那个中年人说着话,似乎是想让这个离开军队十余年之久的功勋老兵感受到了们的尊敬和感激!
此时列车已经缓缓驶进了曾经的小镇,现在已经初具大城规模的库兹涅茨克。
旅客们眼睛不离窗外,他们用一种好奇的眼光去打量这个曾经属于俄国人的地方,普林斯可以看到这些阿拉斯加人眼中的自豪之色。而车窗外不时闪过崭新楼房、街道预示着这座新城的崛起,而中央的那个满带沧桑的要塞也让人感受到了曾经俄国人的痕迹。
因从库兹涅茨克至阿尔泰段铁路现在全面禁止客货运输,以满足军需运输的原因,普林斯在库兹涅茨克下了火车后只能高价租用一辆汽车前往阿尔泰前线,在朝阿尔泰去的路上,如果没有公路上急驰的军车,以及偶尔可以看到的军警巡逻队,普林斯几乎看不到太多战争痕迹,战争距离这里似乎很远。
但当汽车驶入阿尔泰附近后,眼前所看到的一切终于让普林斯意识到自己已经来到了真正的战区,双眼可见之处,到处都是军营,大炮坦克和一队队的士兵。
从库兹涅茨克高价租用的出租车一直把普林斯送到阿尔泰城南紧邻的十佐领镇,也就是老城所在,普林斯很好奇为什么负责接待自己的阿拉斯加军官会选择在这里见自己。
一看到那个《华盛顿时报》的特派记者普林斯下了出租车,早早就等在这里的牛靖哲便迎了过去,普林斯尽管只是邮报的记者,但是他还顶着一个美国大使馆公派新闻观察员的角色,否则恐怕早把他打发到了战地记者团中,而不是让自己自己专门接待他。
“普林斯先生迎您来到的唐努乌梁海,来到阿尔泰,我是国防军第八集团军政治部新闻处派来的联络官牛靖哲!”
牛靖哲的脸上的满是异常真诚的笑容,这种种笑容是在政治部新闻处磨练出来,至于笑容的真假,那恐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同样作为军事记者出身的牛靖哲自然非常了解如何和这些记者打交道,这也正是牛靖哲从国防报社被调到新闻处的原因。
“牛先生,我们什么时候去前线?”一见到接自己的这个阿拉斯加国防军文职军官,普林斯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去阿尔泰山口!去前线!自己一定要得到阿尔泰战役的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