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页

不过紧接着大家以为还会有一系列其他任命调整时,自由宫却没有了下一步动作,并不如大家预想的那样,总统会在此之前进行大范围的布局调整。而是在此之后一切归于平静。

当然平静只是相对大家的预想而言,实际上进入这一年,阿拉斯加想平静也不可能,国会大选,总统大选之年怎么可能平静的下来。

不过在国会大选之前,最引人关注的是在33年底和34年初前后数批从德国,意大利,东欧,甚至英美法等国聘请而来的数百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去向。

自从这些人来到阿拉斯加,德美英法等国都曾对此提出去抗议,特别是希特勒政府更是有趣,居然向阿拉斯加外交部发出严正抗议,认为阿拉斯加包庇犹太人。

当然这纸抗议直接被叶枫无视,什么叫包庇,阿拉斯加又不是反犹国家。只有希特勒那个疯子才会把大量的想请都难请到的犹太科学家们给打压的四散而逃。

每一批来到阿拉斯加的外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几乎首先都会被带到费城,参加为期三个月的科技交流会,不过今年后来的已经赶不上了。好在今年以后来的本就比较零散了,金字塔对面的水晶宫可是有常规的科技博览会的,那里的新发明,新技术也不少,可以让这些科学家们在此之前好好感受一下新生的阿拉斯加的朝气,让他认识到阿拉斯加并不是他们想像的那样在科技上只是剽窃或抄袭。

“玻恩去了斯卡圭大学担任物理系主任,薛定谔去了西北大学担任教授,布洛纳赫则去了阿拉斯加大学担任哲学系副主任……”蔡锷将一份名单递给正在埋头疾书的叶枫,看到叶枫似乎忙不过来,蔡元培干脆将这份名单中一些很受总统关注的人的去向念了出来。

“鹤卿,放那吧,我有空自己看,只要他们都留下来了就行,我不管他们去哪所学校或哪个科研机构。”叶枫看到蔡元培真的念了起来,连忙停下笔对着蔡元培笑道。

“好!”蔡元培闻言也轻轻一笑,将这份厚厚的名单放在了叶枫的桌案上又道:“到目前为止,算是有名气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部共召来了七百七十余人,绝大部分都接受了各个大学的聘请,有些还接受了多所学校的聘请,虽然这点人还不够我们那些大学塞牙缝的,但这些人才基本上也只有那些名校才能吸引他们,所以事实上这些人最终都落到了西北大学等数十所条件最好的大学,这进一步拉开了各大学间的差距。”

“这是正常的,任何行业都有竞争,教育也不例外,其实这样也好,我们阿拉斯加这么多大学,不可能指望着每一所大学都能蜚声国际,不管哪个国家最好的大学也总是有限的,西北大学这些名校就是我们阿拉斯加对外吸引人才的窗口,他们强大有实力对整个阿拉斯加科技界都是有好处的,一百所实力平均的学校也当得不十所可以闻名全球的大学对阿拉斯加的宣传作用更大。”叶枫笑道。

蔡元培也深以为然,人才总是有限的,就算把全球有名的科学家都弄到阿拉斯加,也不可能让阿拉斯加数千所高校都成为最好的大学。

“对了,鹤卿,哈伯请辞,我倒是能找到合适的继任人选,你呢,你可是说了几年要退休的,你总得在退休前给我推荐一个合适的继续人选才行,教育事业是阿拉斯加强大的重要根基,半点疏忽不得,一个像你这样的文教部长可以让阿拉斯加的教育行业获得稳定的进步发展,现在你年纪大了,我不好再勉强你一直干下去,但说实话,这段时间我考虑了许多,唯独你这个职务让我头疼,看似合适的人很多,但却不知道有没有你这样的水平。”

蔡元培已经67岁,算是现任内阁部长中年纪较大的,跟阿隆索一样,蔡元培也是在同一个职务中干了很长时间的重要高官,当然比阿隆索还是多了几个履历,至少蔡元培还当过早期的安克雷奇市长。

不过蔡元培的身体状况其实一直都不算好,而且文教部长算是内阁各部中事务很多很杂很重要的一个,蔡元培再干一届不太可能,但这个职务想要找一个合适的继任人选叶枫还真有些拿不准。

要说合适,有大把合适的人,可选择的甚至远比海军司令的继续人选多得多,各大学校长,教授,现在文教部的几个副部长,甚至几个私立学校教育机构的老板似乎都有这个能耐,但这个行业不像海军,叶枫对军队里的将官优劣非常清楚,谁能力如何他心中都有一本帐,但叶枫对那些校长们却并说不上多么了解,而且文教部长与大学校长总是有区别的,能管好一个大学的却并不一定能当得住一个文教部长,偏生这个职务与一般的行政职务又有所不同,最好是一个专业人士来干,叶枫可不想像后世的天朝一样,把文教,体育等等行业都弄成外行管内行的格局,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大量的官员为了政绩而只注重短期成绩,不注重长远发展。

所以最终考虑来考虑去,叶枫还是觉得最应该征求的是蔡元培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