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在俄罗斯内战获胜后渴望一个可以废除《里加条约》的机会。这也为波兰树下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当然对波兰来说,最大的敌人始终来自德国,因为波兰上次大战后立国基本上就是在原来的德国东西普鲁士土地上建立起来的。而且因为波兰的成立,将德国东普鲁士与西面的德国本土一分为二,使得东普鲁士几乎成了德国的飞地。
由希特勒带领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在1933年上台,建立独裁政权。希特勒本来对波兰采用了怀柔政策,在1934年跟华沙签定10年互不侵犯条约。但是从希特勒在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后,位于德国东面的波兰受到关注。地理上,“波兰走廊”把东普鲁士和德国本土分开。德国先采用外交压力途径,要求把但泽自由市合并,和在波兰走廊建造一条治外法权的公路来连接东普鲁士和德国本土。但没有获得波兰和其支持者英法的同意。
希特勒随即准备了用武力解决“波兰问题”的计划,而在1939年4月准备好“白色方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来的。
而波兰呢,居然还真的以来可以在英法的支持下与强大的德国对抗。波兰政府拒绝了德国的所有要求,并在1939年3月30日得到英法的承诺,英法将保卫波兰的国家主权。可怜的波兰人信以为真。
于是在1939年4月28日希特勒终止波德互不侵犯条约。其借口是因为波兰对它的保安开始关注,在边境增加了军队。
随后法国和波兰在1939年5月签定一个协议,法国承诺会在波兰被侵入后15日内加入战争,援助波兰。英国和波兰在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也意识到了将德国祸水东引的政策很可能要破产,因此随即在1939年8月25日签定与波兰成为军事盟友的条约。英法的动作进一步坚定了波兰与德国对抗的决心,或者说他们有了底气,他们认为波兰不会成为下一个捷克斯洛伐克,因为有了英法的直接保证,德国就不敢轻易对波兰动武。
但是英法没有对波兰领土完整作出任何承诺。这就让希特勒看到了机会,希特勒和他的亲信认为英法不会为波兰向德国开战,甚至他们会愿意牺牲波兰,就像他们牺牲捷克和斯洛伐克一样。
随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达成,苏德同意与德国将波兰与波罗的海区域分成苏联和德国控制区,而强大的阿拉斯加承诺不予干涉,同样强大的美国则还在是否中止执行他们的外交孤立政策而争执,入侵波兰的一切障碍都被扫平,时机已经成熟。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国闪击波兰,德国空军首先出动数百架“亨克尔”—111重型轰炸机,在“梅塞施米特”—110歼击机的掩护下,对波兰的主要机场、海军基地以及华沙等目标进行了大规模袭击,击毁了波兰空军部分飞机,严重破坏了机场跑道和飞机工厂。约1小时后,德军地面部队从北、西、西南三面发起了全线进攻。同时,停泊在但泽港外伪装友好访问的德国战舰“荷尔斯泰因”号也突然向波军基地开炮。
此后,德国空军除以部分兵力继续同波兰空军作战外,还重点轰炸了波兰的铁路枢纽、交通干线、主要通信线路、重要城镇和波军阵地等目标,使波军失去指挥、难以机动,并震撼和瓦解波兰军民的斗志。
还沉浸在英法保证与承诺下没有回过神来的波军猝不及防,500架第一线飞机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无数火炮、汽车及其他辎重来不及撤退即被摧毁,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遭到破坏,部队陷入一片混乱。德军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前导,很快从几个主要地段突破了波军防线。
德军突破波军防线后,以每天50—60公里的速度向波兰境内腹地突进。伦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以赖歇瑙的第10军团为中路主力,以李斯特的第14军团为右翼,在左翼布拉斯科维兹的第8军团掩护下,从西面和西南面向维斯瓦河中游挺进;博克的北方集团军以克鲁格的第4军团为主力,向东直插“波兰走廊”,另以库勒的第3军团从东普鲁士向南直扑华沙及华沙后方的布格河。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大进军。比阿拉斯加在加拿大战场,在一战的欧洲战场,在苏阿战场,在阿日战场上所动用的机械化部队还要庞大的多,毕竟时隔二十年之久,机械化技术已经远非二十年前可比。
在这场大进军中,德国装甲兵创始人古德里安成功地实践了他的装甲兵理论,率领第19装甲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第19装甲军隶属北路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辖有1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和1个步兵师。它既是第4军团的中路,又是集团军的攻击前锋。开战后,古德里安率部迅速突破波兰边境防线,9月1日晚即成功渡过布拉希河,9月3日推进至维斯瓦河一线,完成了对“波兰走廊”地区波军“波莫瑞”集团军的合围。
雷霆般的攻势彻底的将波兰人一棒子敲晕了。号称强大的波兰成了堂吉诃德式的笑话。
只是这一次德国人或者说希特勒的判断也出现了失误,他认为将不会对德国入侵波兰而反应过分强烈甚至宣战的英法,这一次的反应却出乎了德国人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