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改革很生气。凭什么读四书五经能做官,这样“学问”的人就做不得官了。难道做官全得经过你们同意不成?我这皇帝是白当的吗?
“为何不可?李爱卿也是有学问之人,能给朕解惑,为什么就不能给他加官?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杨改革忍耐住心里的不痛快,还是问了问什么。要是不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杨改革不介意用佛门的“狮子吼”教育一下这群官僚。
这回大臣也是不急,奏到:“启禀皇上。钦天监的官不得改迁他官,子孙世业,非特旨不得升调、致仕。如有缺员,由本监逐级递补。这都是祖训成例,非是李大人他没有才学。”
“虾米?钦天监的官还有这样一说,不准升官,不准外调,不准退休?”杨改革心里那个不舒服。这也叫官?和坐牢差不多吧,就顶了个官的名头罢了。还他妈是世袭的。
这可如何是好?自己好不容易得了个人才,就这样放弃。又想想,忽然眼前一亮。不是说非特旨不能升官吗?那自己就给他来个特旨,呵呵,看来,这老祖宗也是花了点心思的,万事都留了一个尾巴,这尾巴就是皇权。皇权第一还真不是乱吹的。
杨改革眉开眼笑,道:“这朕知道,这不,朕这不是下了特旨吗?给他加官一级。”
……
“陛下不可,钦天监从来没有……。”
“陛下不可,乱了规矩,乱了套了……”
“皇上不可啊!祖宗的规矩不可乱改啊!……”
“不可……”
一大群的大臣都纷纷说不可,这让杨改革郁闷和憋屈,自己是皇帝,提拔个人还受你们的气,罗哩叭嗦的。
这次提拔,让杨改革知道什么叫皇帝也不是万能的,也有憋屈的时候。这皇帝的皇权还是没拿稳。显然,杨改革这个皇帝的权利没有那个制定钦天监官制的皇帝大。
当然,如果皇帝提拔的是一个正经的进士,那基本上没人反对,特别是东林党,更是不会阻拦。例如孙承宗,徐光启,袁崇焕,如果你一次提拔个十几级,别人也只说你慧眼识英才。如果你要提拔一个“场外”人士,对不起了只有。
杨改革心里盘算着,就算自己这样给李祖白升官了,但是李祖白他也免不了受那些大臣们的气,再者会在哪些大臣的“劝告”下,“被自动”的辞职。反而不好。
想了半天,杨改革决定退让,道:“这样吧,既然大家都反对,朕也觉得不妥,这样吧,就给李爱卿一个侍讲的差事,也能给朕解惑,也不用升官。也没坏了祖宗的规矩。再加上朕的特旨,就这样吧。”
杨改革决定妥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