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多少钱?”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有的给了三成的定金,有的给的少,只有一成,这合计起来,怕需要数十万银子……”徐光启又小声的说道。

“那就给银子吧……”杨改革也没想什么,直接就说了,这买东西给钱,这个观念,早就深入了杨改革的心灵,杨改革不指望自己圣旨一下,天下就有无数的粮食自动送到陕西去,那不现实,皇帝没银子,发不出工资,发不出军饷,合该吊死在煤山。

“启禀陛下,如今这批,臣预定相约用的是银子,不过,这日后,巨额的支付,怕还是得早日把这银币造出来啊!否则,全部用银子或者银票支付,怕这花费得更多。”徐光启很担心,这何日才能使用得上银币,一个银币节约一成的银子,这笔帐,怎么算都划算,可惜,这头批的粮食,是赶不上用银币了。否则,还可以节约出几万两银子来。

“唉……是啊!朕也知道该早日把这银币推出来,禁止银子直接流通,可是,毕竟远水救不了近火啊!……”杨改革也知道用银币支付会便宜一大截,可是,这头批粮食,怕是赶不上啊!那也没办法,只能哀叹。

“对了,徐师傅,这个移民计划,徐师傅可有具体的人选?到时候,该如何执行呢?这个可是涉及百万人口,涉及数省,几十上百个州县,执行的人,少了,怕不行啊!”杨改革最忧虑的就是这个,这种工程,没有一个可靠的执行团队,怎么去执行?自己那点钱,怕出不了户部,就被人分光了。

“回禀陛下,臣愿意担此重任……”徐光启准备自己去干这件事了。

杨改革听了徐光启说的,没作声,杨改革也不知道用什么理由把这个移民计划的起草者留在自己身边,不让他去办这件事。

“……臣的设想是和当年太祖移民一样,派遣国子监的监生历事,或者征召当地县学,州学等学堂的学子,如此,才有能力组织实行如此庞大的计划。”徐光启简短的介绍了自己的想法。

国子监的监生?各地的学校的学生?这个,杨改革犹豫了,也郁闷了,这国子监的监生是有不少人,现在怕已经过千了,组织他们提前历事……,这,理论上,是可行的,确实可以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不过问题也来了,原来国子监的监生,不过百十人,有资格历事的更少,更多的是这几天借了高利贷才进去的家伙,要是这头天借高利贷,第二天就能出去历事……这……杨改革自己都觉得这实在是太赤裸裸了点,卖官粥爵也不是这样干的啊!怎么也得在国子监读几天书吧。

见皇帝一脸的忧郁,徐光启道:“陛下,可是担心监生们刚入监,就历事,有人说朝廷闲话?”

杨改革点点头,这不是明显的吗?头天才交钱入监,第二天就可以去历事了,这不是明显的拿钱买官吗?谁看了不这样说啊!

“……陛下,大可不必为此事烦恼,想如今新举监的,大多都是举人出身,是举监,本身就可以为官,如今天灾当头,朝廷欲救万千百姓于水火之中,乃是活人无数的功德善政,该当是为朝廷效力的时候,这完全没问题的。”徐光启又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件事,就看你怎么看了,你觉得这头天拿银子入监,第二天就可以历事,这就是赤裸裸的卖官行为也行,不过你从不同的角度看,这朝廷救百万百姓,意义非凡,何况别人本身就是有功名的举人,就算是立刻当官,那也没什么可说的。

被徐光启这样一开解,杨改革心中的郁闷又好多了。

孙承宗又给杨改革加了一把火,道:“陛下,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能救万民于水火,比什么都强。此事,宜当机立断。”

“对,两位师傅说得有道理,朕明白了,就如此吧,召集国子监的监生,提前历事,这历事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待遇?比如给个几品官的待遇?”杨改革下了决心,如今,也只能这样干了,不然,到哪里找几千有文化的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