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陛下,臣以为,确实该弥补这个漏洞,想如果不是晋商通虏,我朝何以在关外有如此的惨败?”首辅施凤来立刻站出来,为皇帝站台子了,这个工作,可是他的强项,他很专业。

“不错,那诸位都说说,这边关的贸易,到底该怎么办吧。边市开或是不开,又都有什么利弊,又该如何弥补漏洞?看看有什么好的方略。”杨改革说道。

众臣到现在才知道,今日皇帝把大家召来,是要干什么,那就是商议边市的问题,其实,这更是晋商案的后续,众臣现在才想起来,原来,晋商案还没结呢,大家的注意力,一直都被盐商案给吸引过去了,紧接着就是皇帝斗盐商,出台新盐法这个千古难得一见的大事,至于这个晋商通虏案,因为牵涉面“不大”,牵涉的银钱也“不多”,大家都给忘记得差不多了,现在听皇帝提起,大伙才想起来,这个盐商案的引子,确实还没结,而引发盐商案的关键,通虏这个事,更是没有结。

皇帝让大家议论,大家倒是没什么顾忌的就议论起来,对于这一点,现在的大臣们倒是很适应,也很喜欢,交换意见和看法,甚至是打听秘密消息,这可是很重要的,可是关系到关键时刻战队问题的大事,故此,对于这个自由议论,是相当的欢迎和喜欢。

见议论得差不多了,杨改革压压手,众臣立刻停下讨论,等皇帝发话。

“诸位卿家也都讨论得差不多了,那就说说,边市该开还是不开吧。”杨改革说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商贾借着和关外异族贸易,为利益所趋,难免会和异族勾结,比如传递消息什么的,如今我朝和东虏正在关外大战,为严防走漏消息,为避免这些年大败之事发生,臣以为,该封闭边市。”一个大臣立刻站出来,根据如今大明朝的情形,建议关闭边市。

“启禀陛下,臣赞成,这些年,我朝因为商贾通虏,走漏消息,关外不知道损失了多少官军,遭了多少失败,令我朝颜面丧尽,当禁绝边市,严禁任何商贾有任何通虏的可能,关外战事必将有大起色,灭绝东虏,也之日可待。”另外一个大臣也是慷慨激昂的说道。

“启禀陛下,臣也赞成禁绝边市……”更多的大臣纷纷站出来,赞成禁绝边市。

先前那个大臣的话,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如今朝廷上下统一的观点就是,此前大明在关外诸多的战败,统统都是因为晋商通虏,故此,那么多的战败,其实,都该怪晋商,都要怪他们通虏,走漏消息,即便是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到他们脑袋上,起码也能推一半,故此,先前那么多战败,也不全是朝廷无能,也不全是当事人无能……,朝廷也是被人坑了啊!故此,这个遮羞的东西,倒是很快就被朝廷上下统一了。

杨改革又压压手,慷慨激昂,群情激愤的大臣们又停了下来,看看皇帝要说什么。

“朕听了诸位卿家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不过,先贤有言‘兼听则明’,那位卿家可有不同的意见?”杨改革问道。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准备看下谁反对。

过了一会,兵部尚书刘延元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臣有一言,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杨改革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禁绝边市,这固然很重要,可如今关外也还有我朝诸多的皇协军,他们既为我朝打仗,但又自成部落,如果一味的禁绝了边市,那这些皇协军怎么办?”兵部尚书刘延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