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谢陛下成全……”张显庸连忙站起来谢恩。

“不用了,坐吧,真人不用太拘束。”杨改革又说道。

“谢陛下。”张显庸见皇帝让他别太拘束,这才把胆子放大一些,不那么拘束,不是他想拘束,而是皇帝给他的压力实在太大了,他不想拘束都不行。

“真人那里,应该尽快的再出成果啊!如今海外扩张的事已经迫在眉睫,需要真人为之保驾护航,如真人那里迟迟没有对付烟瘴的有效手段,只怕会有损道家的声望。”杨改革催促张显庸,虽然现在张显庸夸口说堪破生老病死,也证明了确实可以和生老病死挂上钩,可实际,要真的找到克服烟瘴的特效药,要真的找到治病的特效药,张显庸还不够看。杨改革确实可以指导张显庸如何如何做,告诉他哪里哪里可以弄到特效药,可杨改革也有自己的打算,如果什么事都由自己包办,明显的会拔苗助长,科学应该自有一套体系,不断完善和自我发展的体系,这才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如果什么都由自己出面指点,这个体系无疑有着巨大的漏洞,以后自己不在了,这套体系只怕会裹足不前,所以,有必要给道家压力,有必要让道家学会进步。当然,实在不行,杨改革还得出来兜底。

“臣明白,臣明白,臣一定努力,一定尽力完成陛下交代的事……”张显庸听皇帝说起这个,顿时感觉到无比的压力,这些日子的风光和好心情,一下子没了,他张显庸现在的这些水准和把戏,都是皇帝给的,要真的要他弄出个什么对付烟瘴的东西,他还真的不知道到哪里弄去。如今有的对付烟瘴病症的手段,都只能说是些防御的手段,比如不喝生水,粪便掩埋之类的,真的要得了什么病症,他张显庸也拿不出什么药到病除的东西来。

“朕还要提醒真人,做这个事,是枯燥和危险的,道家要做足够的心理准备,准备好足够的牺牲才行。”面对如今分光无限的张显庸,杨改革开始泼凉水。做科研,就得沉下心来,静不下来心,做科研显然是不行的。追捧张显庸,让他风光无限,那是为了让他和儒家对抗,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实际如果没有儒家,杨改革倒是希望有一个低调的道家。

“回禀陛下,臣明白,道家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为了陛下,为了社稷,为了天下人,道家、臣愿供陛下驱策……”张显庸立刻表明自己的心迹,对这方面,张显庸也是明白的,他们靠显微镜来研究微观世界,当然包括那些致病的东西,一不小心,就会染病,这一点,张显庸确实也早有准备,无他,看过了那个世界,还天天和那些东西打交道,连这点心理准备都没有,那可真的就是神经大条了。

“嗯,好,这个牺牲精神,朕觉得,你们可以向那些夷人学习一下。”杨改革想了想,决定还是给张显庸一点提示,杨改革也不想到时候自己“手把手”的教张显庸怎么怎弄,最好还是张显庸自己找到成功的办法。

“……向夷人学习?”张显庸心里是咯噔一下,想起了当日他和那个夷人一人站一边,供皇帝挑选的场面,他上的是符,夷人上的是别的,皇帝对夷人的东西格外的喜欢,对他的符不屑一顾……,虽然皇帝最后还是选择了他,可张显庸一想起此事,就觉得心颤。

“不错,那些夷人也是教徒,他们也是有教的,他们的教徒为了传教,可以远涉几万里来我大明,朕觉得,这就是一种牺牲的精神,值得道家学习,当然,如今的道家所证之道关系我大明未来数百年的国运,自然不能将大道随意的向外人说,朕想说的是,这种精神可以学,但是需有所区别……”杨改革提醒道。说到这里,杨改革又不得不鄙视一下佛、道,甚至儒,好日子过多了,就没有吃苦的精神了,也没有进取的动力了,就这一点来说,和基督教实在没法比,仅在这方面的活力来说,这三家加起来也不是基督教的对手。提醒张显庸这个,也是提醒张显庸,那个对付烟瘴的特效药在海外,要把目光转向海外去。至于张显庸明白了多少,杨改革现在也不想说太多。

第641章 拿剑戳人

北京城依旧的热闹,紫禁城里,却显得比较平淡。

杨改革倒是一如既往的每天过着皇帝的生涯,开大小朝议,批改奏本,接见人物,商议事情,考虑问题,这些,基本就是杨改革的生活,要说有例外,就是“下班”了哄哄儿子,乐一乐。有时候,生活也不想像常人想象的那么丰富多彩。

这一天,又是小朝议的时候。

杨改革一如往常的到了文华殿,众人一如往常的叩头行礼,一切都几乎和以前一样。杨改革看了看这些一如往常的人,却有些不一样,这些人的脸上和眼睛里,多了一些畏惧、敬畏。再看看,又少了几个人的身影,曹于汴依旧是没有来上朝。

杨改革对于这个问题,只考虑了两三秒,就跳了过去,今日还有更重要的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