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了冷冷地坐在一旁,交给了江政道主持。
江政道拿出了一个名册,上面写着现在各族百姓多少,青壮年多少,然后让人拿出一块黑板出来,再次用粉笔将这个名册写在黑板上。说道:“你们能出多少战士,自己在下面填。如果不认识字,我让兄弟们读给你们听。”
软的不行,只好来硬的。
但这一幕却是一个很大很大的烟幕弹。
结果让王画感到很满意,就连原来那些与突厥人暧昧不清的部族,都改变了态度,纷纷送来大量的青壮年,做为民兵,协助王画参加防预丰州一战。这时候,这名校尉来到了丰州。
听了这名校尉的禀报,王画感到意外,调往夏银二州的兵力,王画知道默啜是在故弄玄虚。就是调往盐州的兵力,王画也不戒意。但他就怕默啜沿着黄河继续南下,直扑灵州城。
在盐银夏三州,王画安派了大量俘虏。但灵州却不敢,这是王画的核心区域,有的俘虏同样明白这个道理。在盐夏银三州他们折不起来大浪,但在灵州如果反水,在关健时候能颠覆整个血营。
因此灵州并没有大量俘虏做炮灰。
现在抽调了孔黑子一万大军前来,灵州防守有些空虚。
难道默啜看穿了这一点?
不是没有可能,以他与那两个智臣,仅凭自己在岷武做下的一些安排,就能判断出自己的动向,说不定真能看出自己这个弱点。
灵州不是没有兵力,从盐州到灵州还留下一万多士兵,可不能全部抽调。俘虏这一次为什么取得这个成果,除了让他们产生想回家与重奖的动力外,主要还是血营战士在中间起了带头作用。
这就必须要分出一部分血营战士,而且如果没有血营战士监督,王画都怀疑他们会不会调转枪头,在后方闹事。所以不但要分,而且还占到一定比例,一直留到战事结束。这也是无奈之举。与别人不同,默啜是一只老狐狸,如果自己后方不顾,他到了关健时候,就象现在,不介意南下反攻,他只要顺着南河套来来回回的,而自己军队却顺着外围兜着大圈子。到时候自己军队只能疲于奔命。
实际上这样一来,真正能动用的兵力只有几千人,这还要用来摆却月大阵,使自己在南河套也有立足之地。
除非南方军队回来,可南方军队回来,突厥数万援兵同样也到达了阴山。
难道让孔黑子军队回去,那显然是不可能的。马上丰州还有一战,兵力将会进一步损耗,如果突厥三万大军南下,自己这点兵力无法阻挡。这只是默啜提前的安派,现在这个局面对自己来说很纠葛,对默啜来说,同样不大好。有可能三万人还不止。不要忘记了,默啜统掌的是一个国家。这一战如果大败后果十分不好,于其大败,不如惨胜,至少还向子民有一个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