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页

这点李恪以身作则,率先找到李永这个高句丽战场的亲身经历者,以他为第一视角,分成几期向读者介绍了这场伟大的征服之旅,并且不时的穿插作者的评论,这种类似讲故事一般的写法,立刻受到读者的强烈欢迎,而且通过李永的亲身经历,也更能唤起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加真实的了解战场上的情形。

也正是因为李恪的这篇报道,不但给他带来极大的声望,也让李永成为不少长安少女崇拜的偶像,甚至有人将他排在李愔之后,称其为大唐第二个浪子回头的典范。河间王妃这些天为了应付给李永说媒的人,也是忙得要命,不过听李永听,他老娘忙归忙,却每天都是笑得合不拢嘴,顺带着对李愔也不怎么生气了。

李恪与李永的出名只是报纸带来的附带效果,李愔的险恶用心,正随着报纸的传播,慢慢的被所有人接受。

长安城中登仙楼,因为这座酒楼的大东主是王子豪,再加上有李愔的股份,本身的酒菜更是长安城一绝,所以很快就超过了原本长安城最大的君子楼,成为整个长安最大最豪华的酒楼。

马上就要到中午时分,登仙楼大厅中已经是高朋满座,不少想要来吃饭的人刚走进店门,就会被伙计告知,一楼大厅中已经客满,若是想要吃饭,只得到二楼的雅座,只不过那里的消费要贵一些,一楼大厅里虽然还有些空位,不过却是早就被人预先订下了。

随着中午的临近,厅中的空位飞速在减少,很快就只剩下一张空桌子,而就在这时,店外又走进来三人,而这三人一进来,立刻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这主要是三人的形貌实在有些特别,其中走在最前面的是个超级大胖子,腰围最少也有五尺,身穿一身俗气的宝石蓝员外服,举止也有些土气,一看就知道是个乡下土财主。这个胖子走过来时,将本来就不是很宽的通道堵的严严实实,而且一不小心就会碰到两边的桌子,只得不停地道歉,幸好这人虽胖,长的却是一团和气,倒没人故意为难他。

等这个大胖子走过来后,后面的两人才显露出身形,相比较而言,胖子身后的这两人长的还算正常,其中一个年长的身穿青色袍服,满脸花白的胡子,全身处处都透着一股子精明气,一看就知道是个商人。最后一个则比较年青,看起来顶多二十多岁,长的斯斯文文的,头戴蓝色纶巾,看样子应该是一个读书人。

一个土财主,一个精明的商人,再加上一个读书人,这三个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人走在一起,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不过三人倒表现得很自然,在伙计的带领下,走到最后一张空桌子边坐下。

“老三,你今天急匆匆地把我和大郞找来,到底所为何事?”精明商人虽然年纪比较大,但性子却也很急,刚坐下叫过菜后,立刻对那个大胖子问道。听他话中的语气,他和胖子应该是兄弟。

“大哥,你不要着急吗,我既然将你和大郞找来,自然是有很重要的事,等菜上来咱们边吃边谈!”大胖子却没回答大哥的话,而是一脸馋相的说道。

“大伯,您也别太着急了,三叔好不容易来趟长安,若是不品尝一下登仙楼的美食,他怎么会甘心?”这时那个年青的读书人也大笑着说道。

听到这里,再看看他们三人的穿着打扮,周围关注他们的人总算明白了,这叔侄三人应该是个典型的小家族,读书人的大伯是商人,管理家族中的商业,而三叔则在老家管理家中的田地,读书人的父亲排在第二,但可能是病逝或其他原因,所以他们这一房由年青的读书人出面。

读书人对商人大伯说完后,转而又对胖子三叔说道:“三叔,不是小侄说您,您是不是也该忌忌口了,再这么胖下去的话,恐怕会对身体不好!”

虽说读书人的年纪小辈分低,但他是族中供养出来的读书人,以后家族的发展,全都要看他在仕途上的表现,所以在族中的地位比较高,在两个长辈面前也不显得拘束。

听到侄子的好心劝告,胖地主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嘿嘿,大郞不愧是读书人,懂的事情就是多,前些天我就感觉胸口有点闷,来到长安后,还特意找了个好大夫瞧了瞧,人家也说我这是因为太胖了,所以让我节制饮食,等我回去后,一定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