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页

听到李愔问起祖父,孙氏却露出一脸微笑的答道:“启禀公子,当初在上海城新建,我们家的老店土地被征用,事后朝廷给我们一笔赔偿,接着祖父又接了为民夫做饭的活,使得手中有了些积蓄,所以这才起了这座酒楼,只是祖父他老人家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是很好,所以这段时间一直在家中休养,酒楼中的事都是由奴家和夫君一起打理!”

李愔想想当初见到孙老头时对方的年纪,也的确是该在家养老了,接下来他又随便问了一下孙老头的身体状况,并让孙氏代他向对方问好。不过接下来李愔话锋一转,开始问起孙氏和张默关于酒楼和这上海城的一些事。

其实李愔之所以叫孙氏上来说话,自然不只是叙旧那么简单,只是他实在不想再跑了,而孙氏又是本地人,再加上酒楼中消息灵通,所以想通过孙氏之口,多了解一些上海城的情况,这点可不是只凭李恪的介绍就能做到的,毕竟角度不同,孙氏夫妇的切身体会也更加的有说服力。

说起这上海城的变化,孙氏夫妇也都是精神一振,他们夫妇都是上海城建设的直接受益者,若不是借着这座新城的建设,他们也没机会拥有这么大的一座酒楼,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两人都对上海城的建设充满了肯定,特别是小妇人孙氏,更是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回想起当初在海边跟着祖父做小生意的苦日子,她竟然差点流下眼泪。

而李愔也从孙氏夫妇那里得到不少有用的消息,比如在这上海码头,每日的来往的商人几近上万,货物的吞吐量更是惊人,他们这座酒楼因为靠近码头,所以不少商人都喜欢在酒楼里谈生意,所以码头上的事他们两人都十分清楚。

“孙娘子,看到你们夫妇生活都还不错,我也感到十分欣慰,不过你们对上海可有何不满意的地方,或者是知道有哪些不合理的措施,你们尽管提出来,让我和三哥都听一听!”李愔接着又问道。

听起李愔问起这个,孙氏立刻就沉默下来,她可是知道,李愔旁边的正是坐镇上海的吴王殿下,整个上海城都是在他的管辖之内,若是自己不小心提出什么意见,刚好惹得吴王殿下不高兴的话,那他们夫妇可是没好果子吃的。

孙氏的丈夫张默是个老实本分的生意人,除了刚开始向李愔和李恪见过礼后,就一直没敢再说话,毕竟他也看出来了,眼前这两位年轻人必然来头不凡,自己若是胡言乱语的话,很可能惹下什么祸事,毕竟祸从口出这句话可不是白讲的。

看到孙氏夫妇都不说话,李愔和身边的李恪对视一眼,自然都明白他们在忌讳什么,不过李恪其实也很想知道,在自己治下的上海城到底有什么缺点,所以只见他对孙氏露出一个和善的笑容道:“孙娘子,有话尽管直说,若是你提出的意见真的对上海的建设有用的话,本……咳,本公子不但不会责罚,而且还会重重有奖!”

听到李恪的保证,孙氏看了丈夫张默一眼,心中也有几分意动,眼前这位可是掌管上海城的吴王殿下,若真的能得到他的赏赐,那他们的生意可就好做多了。

而这时李愔也不失时机的笑道:“就是,孙娘子你有什么话尽管说,哪怕是得罪了三哥也没关系,他要是敢难为你,我肯定和他没完!”

听到李愔如此不负责任的话,李恪气的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再怎么说他也是大唐的皇子,怎么可能因为几句话而为难一个小妇人。

不过孙氏旁边的张默在听到妻子与李愔两人的对话后,心中却是掀起了滔天巨浪,这两个年轻人如此关心上海的事,而且还听他们话中的意思,好像这上海城是他们的私产一般,能说出这种话的人,恐怕也只有……张默忽然想到一个可能,不过却又被吓得不敢再向下想,若眼前这两人真的如自己所猜想的那样,那可真的要吓死人了。只不过让他有些想不明白的是,自己的妻子明明只是个普通的渔家女,怎么可能会与这两位贵人认识?

孙氏对李愔的印象极好,毕竟当初李愔和她祖父孙老头说过话,而且态度也十分和蔼,再加上李愔在民间的名声也不错,所以孙氏想了想,终于开口说道:“公子既然问起这些,那小女子就说上一些。”

说到这里,孙氏顿了一下,整理一下思绪接着又道:“上海城建设的很快,短短一年就吸引了不少人来上海,其中最开始的时候是南北的海商,他们来港口大都是为了暂时停靠一下,后来有了造船厂后,也有不少人来订购和修理海船,而在港口建造了一部分后,越来越多的海船来上海,陆上也有不少商人将货物运到这里交易,所以这时的人是越来越多,只不过在这些人中,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