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李愔这下可就听不懂了,这移民是将哪的民到哪啊?若是说从大唐移民到三韩州,可是大唐的人口虽多,但地方也大,再加上经过隋末之乱,人口已经大幅度减少,他在南方想要移民都很困难,实在没必要在三韩州这种贫瘠的地方移民吧?
看到李愔不解的表情,王安和陆洪都是哈哈一笑,接着向他具体讲了一遍他们的计划,而李愔听过之后才知道,原来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样,这两人并不打算从大唐向三韩这边移民,而是在三韩内部移民,确切地说,主要就是将他们所处的南韩州的百姓,全部都移到北韩与中韩两州去。
李愔听后却是有些不解,三个韩州的面积都差不多,其中南韩州大部分都是百济故土,人口也不在少数,虽然经过招工之后,使得人口下降了许多,但若是将整个州的人口全都移出去的话,那也绝对是个不小的工程,而且将这南韩州空出来后,王安他们又打算如何处理这块土地?
李愔自负聪明,可是对上面这些问题,却也是一时想不出合理的解释,当下不得不再次疑惑地看向王安和陆洪。而这时只见一直没有说话的陆洪上前一步,神色坚定地道:“启禀殿下,微臣和王傅之所以定下这个计划,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第三百五十四章 建立自己的钢铁基地
“南韩州土地贫瘠,不堪百姓耕种,北韩州与中韩州则土地肥沃,可惜人口稀少,因此大唐齐王殿下有令,将南韩州百姓尽数迁于北韩、中韩二州,州中百姓务必做好准备!”泗沘城刺史府大门前的告示牌前,一个书吏将新张贴出来的告示内容用百济话讲出来,下面则围着不少城中的百姓。
一开始这些百姓还以为是刺史大人又要代商招工,所以不少人都想看看条件如何,要是不错的话,他们倒也愿意去做,可是没想到听到的竟然是让他们迁移的命令,而且还是齐王府直接下达的,这让下面的人听后立刻鼓噪起来,纷纷叫嚷着官府不给他们活路,若是搬到北韩和中韩的话,那他们在这里的田产可怎么办?
看到下面人群如此吵闹,念告示的书吏不由得冷哼一声,吼道:“你们这帮贱民,全都给本官老实一点,下面还有许多条件没有念呢!”
这个书吏虽然也是百济人,但现在却是大唐的官吏,平时对百姓最凶狠不过,所以城中百姓最怕他们,现在他这一喊,立刻把不少人吓的闭上嘴,再也不敢多说一句。而看到这种情况,这位书吏终于满意的点了点头,开始向下面众人讲解告示后面的内容。
原来这次迁移官府也是给了好处的,比如现在南韩州境内的百姓,只要拥有田地的,迁移到北韩和中韩后,一率给予双倍的田地。这个补偿让不少在城外拥有田产的人心中一动,正如告示一开始所说,南韩这里的土地贫瘠,根本无法与北韩和中韩州相比,若是现在能用贫瘠的土地换取双倍的肥沃土地,那这显然是一门十分划算的买卖。
也正是不少人有上面的打算,所以只要是有田产的百姓,大部分都安静下来,细细盘算自己家中能不能多丈量点田地。不过也有不愿意,只见一个商人打扮的百姓叫道:“大人,我们是经商之中,家中并没有多少田地,反而拥有几家商铺,这又该如何?”
这个商人问出不少人的心声,毕竟这里是泗沘城,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土地,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靠着经商过活。
而那个书吏则是冷哼一声道:“急什么,下面就该说到你们了,没有田地的人也没关系,所有商铺、住宅等无法搬动的产业,全都按价折合成田地,到了北韩和中韩州后,也同样发放给双倍的土地,这些土地完全属于你们自己,不要耕种的话,可以卖给他人,如此一来,你们还大赚一笔呢!”
书吏虽然说的好听,但是大部分商人却依然愁眉苦脸,他们不是农户,就算是有地也不会耕种,想要雇人更不可能,毕竟三韩州的劳力都快被唐人给招光了,所以分到的田地最后还是得卖掉,可是到时像他们这样卖掉田地的人肯定不少,如此一来,田地的价格必然直线下降,甚至有没有人买都还是个问题。
看到下面那些商人不满的表情,书吏却是冷哼一声,转身进了后面的刺史府禀报,别看他在普通百姓面前一副牛气轰轰的样子,实际上他只是一个小书吏,上头给他的命令只是向百姓宣读告示,至于百姓们听后的反应,则不在他考虑的范围内。
泗沘城是南韩州的首府,一州的最高长官依然是刺史,现在的刺史暂由陆洪担任,不过所有政事都是由陆洪和王安商量着办,现在两人就在刺史府的书房中,不过今天书房里却又多了一人,正是刚刚到达泗沘的李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