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页

鲍出点点头。

刘修把不久前看到的那对爷孙俩相貌一说,鲍出便明白了:“大人见到的是家父和我大兄的第三子阿狗,他和我最亲近了。”

刘修连连点头,问了一些鲍出家里的情况,这才知道鲍出的父母都健在,家里弟兄五个,他是老三,不过因为穷,所以只有老大鲍初早就娶了妻,现在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他弟兄四个都是光棍。这两年家里有了地,再加上有劳力,所以经济状况有了改善。不过娶妻是一个非常费钱财的事,仅凭地里那些产出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能让二兄鲍雅尽快的娶上妻子,他就主动要求入伍,希望挣点功劳补贴家用,帮助兄弟们成家立业。

刘修知道,这年头娶个妻子不容易,受权贵们的影响,普通百姓也喜欢打肿脸充胖子,大操大办,嫁女儿要嫁妆丰厚,娶媳妇要聘礼多多,不少人家为了成亲都搞得家徒四壁。更重要的是,一般男子娶了亲之后就要和父母分居,单立一户,所以这成亲的钱由父母给了,欠下的债也由父母来还,足以让很多人后半生都在还债。像鲍家这样弟兄五个的那就更不得了了。

“看来这风气得改一改。”刘修想到的远远不是嫁娶这么简单。汉代人不仅在婚姻上奢侈,更讲究厚葬,后世有句话,养不起孩子,上不起学,看不起病,死不起人。其实汉代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一笔陪葬费足以让许多人倾家荡产。

刘修对这种把大量的财富埋到坟墓里的做法非常不以为然,现在听鲍出这么一说,移风易俗的念头油然而生。

“荀长史在哪儿?”

“他和傅司马、阎从事他们在鸿门相候,就在前面不远。”

第468章 谁是渔翁(上)

刘修见到了荀彧、阎忠等人,没有多客套,立刻说起了对汉中的军事计划。他已经提前把消息送了回来,以便荀彧等人有个准备,所以一开始,荀彧就先把今年的上计结果呈给刘修,并口头向他汇报了关中的经济情况,特别是军粮筹备的大致情况。

这两年陆陆续续的有流民迁入关中,扶风和京兆尹两郡的人口总和超出了十万户,五十三万口,新垦田近五万顷,按照三十税一的规矩,今年收到的田租近六十万石。田租收入来之后,有一半要发给各级官吏当俸禄,剩下的一半做为储备粮,所以今年能节余三十万石,加上去年的,总数在五十万石左右。

五十万石粮能供多少大军呢?一个步卒一个月的口粮是一石八斗,一年是二十一石。一个骑卒加上战马一个月需要八石粮,一年需要近百石。关中因为战马多,骑兵能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所以五十万石粮能支撑一万步骑的三四个月的征战。如果不用骑卒,仅用步卒,支持的时间将大大增加。

不过,这只是考虑在关中内部运粮的情况,本关中内部运粮,可是征用本地的民夫接力,不用提供他们饮食,如果长途运输,那就另当别论了。

“关中这两年很安定,百姓生活大有改善,家中大多有一些余粮,如果将军在短时间内征战,可以提高一下征收比例,比如十五税一……”荀彧看看刘修的脸色,不再往下说了,因为他看到刘修轻轻的摇了摇头。

“不行,普通百姓家里虽然有些余粮,可那正是他们能够安心生活的保证,所谓家有余粮心不慌,如果把那点粮都征来了,一旦有什么天灾人祸的,他们又到哪里去买粮?”

刘修心情沉重,他本来以为关中的情况会比并州好一点,可是没想到好得也有限。其实他也能理解,并州新政已经执行了五年了,而关中真正实行新政才两年,能做到这样已经非常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