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页

刘修想了想,便点头应了。鲍出人到中年,武技也不错,关键是他能会蛮语,这对他到益州后行动非常有帮助。更重要的是,他身边的这些人大多是多次经过大战的人,不管怎么装扮,那股杀气也无法掩饰,鲍出正相反,他虽然剽悍,但那种剽悍更多几分市井气,勇则勇矣,却不会让人想到他是军人,与人接触,他比虎士们更方便。

“既然许都尉都说你可行,那我就给你一个机会。”刘修同意了,“你去准备一下,将手里的工作交给别人,我们马上就要出发了。”

“喏,多谢将军。”鲍出大喜,向刘修致了谢,转身又对许禇行了一礼,如果不是许禇帮他说话,刘修不可能同意他参加这次行动。他虽然不知道这行动究竟是干什么,但是能让许禇挑最精锐的虎士,那自然是护卫刘修,而能让刘修亲自出马的行动,又怎么可能是个小行动?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只要立了功,家里的几个兄弟娶妻生子的钱就有了。鲍出兴冲冲的出了门,一出门,他脸上的兴奋就消失了,脚步也慢了下来,一如往常般四处看了看,若无其事的向自己的住处走去。

第473章 锦雉

西城,沔水南岸的山林中,南阳太守秦颉伏在一块巨石上,运足了目力,仔细查看对崖的西城。他的左边伏着鲍鸿,右边伏着刘备,脚下不远的山谷里藏着五千远道而来的士卒。他们从南阳出发,沿着沔水逆流而上,一路上吃了不少苦头,如今又累又饿,但是他们成功了,他们潜行到此,汉中还没有任何警觉。

这从对面西城城头士卒的随意散漫可以看得出来。

“玄德,子鸾,你们看这仗该怎么打?”秦颉首先把目光看向了刘备,然后才看向鲍鸿,鲍鸿有些不满,但是又不好发作,只好闭紧了嘴巴作思考状,让刘备先说。

刘备沉吟了片刻,他知道此时此刻秦颉和鲍鸿在想什么。他提出了这件奇袭汉中的主意,袁术非常赞同,在由什么人出征的事情上,袁术的亲信部下发生了争执,认为这是一件奇功的人争着要去,认为这根本不现实,纯属自寻死路的人就建议由刘备去,让他去送死吧。虽说他把刘修的计划泄露给了袁术,可是谁知道他心里怎么想?他能出卖刘修,就不能出卖你?这种反复小人最不能信了,让他去死。

袁术权衡再三,最后选定了这三个人。这三个人身份各有不同,秦颉是南郡宜城人,是荆州势力的代表,鲍鸿是扶风人,很早就投靠了袁术,是袁术最信得过的嫡系,虽然现在他的身份是作秦颉的副将,但实际上秦颉做任何事都要和他商量,他代表着袁术。刘备最尴尬,他是这次行动的建议人,论武技,他最好,论用兵,他不比秦颉差,手里还捏着一份汉中的地图,可以说是对汉中情况最熟悉的人,也是当仁不让的主力,但他是从刘修那边过来的,是个叛徒,袁术不能不用他,但是又不可能不防他。

秦颉也看不起刘备,但是他也知道,论实力,他们三个人当中刘备是最强的,要想立功,就必须把刘备当个人物,所以再轻重利弊之下,他选择了更尊重刘备一些。

当然了,这和刘备慷慨大方,善与人交往也有关系,在袁氏起兵反叛之前,刘备就已经和很多人成了好朋友,他的勇猛,他的能力,都让大家很佩服他,秦颉也一直比较欣赏他。另一方面,秦颉对鲍鸿有意无意间表现出来的那种袁术亲信的姿态也不太满意,更自然的愿意与同样是后来依附的刘备交往。

“从对面城门上下的防守情况来看,他们对我们的到来还没有一点准备。”刘备喝了口酒,润了润喉咙,接着说道:“通常来说,一个县城最多两百人,可是最近刘范在子午谷防备车骑将军,他不可能不对这里加强警戒。我们远道而来,必须速战速决,否则一旦刘范得到消息来援,我们就很难得手了。”

秦颉赞同的点点头,“那你觉得我们该如何攻城?”

刘备看看远处的西城,淡淡一笑:“现在是冬天,城里用木柴的量很大,如果刘范果真加强了这里的兵力,那么柴的需求量会成倍增加。我们找几个人冒充卖柴的混进城去,里应外合,拿下西城。”

秦颉考虑了片刻,觉得可行,但是他却不说话,只是把目光看向鲍鸿。鲍鸿这时候一肚子的不爽,根本没有注意到刘备刚才说什么,见秦颉看着他,才愕然醒悟。“你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