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页

幽州啊。袁绍笑容可掬的指着郭图说:“公则,如果能得幽州,你便是首功。”

郭图连忙躬身行礼:“那我就得分将军荣光了。”

“哈哈,有荣光,自当与公则共享。”袁绍很大方的说道。他知道,现在颍川已经落入朝庭手中,能否拢络住颍川的人心,郭图这些颍川籍的士人至关重要。天下人才出汝颍,汝南已经是袁术的,他暂时还不能和袁术明争,只能在人心上下一些功夫。说些将来的话,对他来说只是张张嘴的事情,却能给郭图这些人一个念想,让他们不至于心灰意冷,心生旁念。

也只有得到这些汝颍士人的支持,他才能在冀州这个客地站住脚,要不然的话,他迟早要被冀州人牵着鼻子走。

他非常不喜欢这种感觉。这也是他坚持要把琅邪人颜良排在第一位,而把赵国人文丑安排在第二位的原因。其实论勇悍这两人不相上下,可是要论统兵能力,文丑比颜良还要稍胜一筹。

第510章 唯我独尊

“君子可欺之以方啊。”刘修长叹一声,将刚刚收到的密札送给郭嘉。这是戏志才用秘密通道送来的急件。虽说急件,可是毕竟不如电报快捷,从邺城传到这里,足足花了十天时间。

戏志才说了两件事,一是袁隗和袁绍联系了,好象在准备合击曹操。另一个是袁绍派人去洛阳找宫里的宦官,让他们在董太后面前说卢植擅权,有不臣之心。结果如何,现在不得而知,但是刘修基本能估计到卢植的反应。

董太后是个贪婪而目光短浅的女人,她根本认不清眼前的形势,还以为现在是灵帝在世的时候,一心想独揽大权。把她留在朝堂上一点好处也没有,是时候把她赶走了。

至于卢植,刘修的心情就比较复杂了。卢植无疑是个君子,可是他性格太刚正了,在眼下这个形势未明的情况下,卢植居然会把防范的重心放在他身上,不能说他的担心没有道理,但总得有个轻重缓急吧?如果小天子一定守不住江山,那是由我这个楚元王后裔继承天下好,还是由袁绍继承天下好?

从卢植的举动看来,他能做的大概只是防范他刘修,而不是袁绍,因为袁绍他根本防不住。为了遏制他刘修,卢植宁可削弱他的实力,摧毁朝廷一方好容易积累起来的优势。

说得难听一点,这就是那拉氏老太太“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源头,儒家的文化向来就有防内甚于防外的传统,攘外必先安内,从春秋时起就著于经典,所以读书人都认为这很正常,这是因为在他们心里,这天下就是天子一家的,与其他臣民无关,天子失位,被臣子所夺,和被外敌所夺一样,甚至更加不能接受。哪怕是在外面被人打得头破血流,回到家,关上门,老子就得是唯我独尊,说一不二,谁想和老子分权,那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这也是蒋委员长宁可放过对日本的索赔,也不能接受国共合作的心理渊源所在,因为中国的统治思想里,君臣共治这个理念从战国开始就淡漠了,到秦始皇一统天下,集权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董仲舒用天人感应理论,已经是把制衡帝王的权利由人手中交到了天手中,而天往往是靠不住的,既然皇帝是天子,那天难道不帮他的儿子反帮你?

现在卢植自己成了权臣,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他自已引退,这样他就辜负了先帝的嘱托,而且从此不会有人再能限制刘修。先帝为什么临终前把卢植从涿郡召到洛阳来,委以重任?就是因为只有卢植才能制衡刘修,不管是从道义上还是从实力上,只有卢植可以和刘修抗衡。卢植退了,刘修虽然不能说从此为所欲为,但是能像卢植这样挡在他面前的人是再也不会出现了。

另一条路,是卢植坚持不退,把董太后打下去。这个结果也是刘修愿意看到的,虽然对他个人来说,这远不如卢植引退来得便利,可是他知道,有卢植坐镇洛阳,他可以放心的在益州经营,放心的打仗,洛阳不会出大乱子。

他不知道卢植会怎么做,他只能等。再说了,他现在也没时间关心洛阳的事情,他要去凉州主持对大小榆谷的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