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年时间内,袁隗和袁术联手猛攻兖州和青徐,曹操被打得龟缩在陈留,袁家眼看着就要全取青徐,但就差那么一口气。这里面的原因除了曹操的顽强之外,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青州的黄巾怎么也打不死,不管袁绍怎么费心费力,他们就在一直占着青州,另一个就是青徐的人心变了。
青徐的大族筑堡自守,对袁家的示好概不理会,曹操虽然被打得退出了青徐,但这些大族就是不向袁家投降。
就和没料到刘修会和他们比耐心一样,袁隗意料中青徐大族箪食壶浆迎接他们的场面并不没出现,他们遇到的只是一座座坞堡和无情的刀箭。
人心变了。
阎象意识到,如果不能在短期内解决战斗,袁家丢失的人心只怕会越来越多。那赶到长沙去和刘修决战?也不行,这等于把花费大量心血构建的防线全部放弃,到刘修选定的地点和刘修野战。
“让孙坚退出长沙,把刘修引到这里来。”阎象最后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第564章 打虎记(二)
孙坚接到袁术的命令之后,考虑了很久。他明白袁术的意旨,袁术是将他作为一个鱼铒,把刘修这条大鱼引到他预定的战场去。不管怎么说,放弃长沙是肯定的了,但是他能安全的把刘修引到袁术挖好的坑里去吗?
从临湘到豫章有两条路,一条是他来的路,那条路太远,而且柴桑已经落入刘修之手,根本无法通过,另一条就是由临湘向南,经过醴陵县,进入山区,到达豫章的宜春县。这条路大概三百里左右,而且山区之外的平原只有一百多里,一旦进入山区,就可以限制刘修的骑兵,逃生的机会大大增加。
袁术为他选择的路线就是这条路,他的阵地就安排在宜春县西的山中,前锋已经到达醴陵县。
可是孙坚要安然走过这百十里路却不是易事,刘修的大军就在城外呆着,只要孙坚一动,他就能扑上来,又怎么会让孙坚安安稳稳的走上百十里。如果没有妥善的安排,孙坚根本没有机会走到醴陵。
孙坚找孙静、黄盖和桓阶来商量,桓阶想了一会,对孙坚说:“袁将军选定宜春作为接应地点,这个消息应该没有人知道吗?”
“没有,他给我用的是隐语,只有我们两个人知道。”
“但是袁将军大军调动这么大的事情,刘修迟早会知道。”桓阶道:“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在刘修的斥候摸清袁将军的具体方向之前冲出去,让他来不及反应,否则这一计必然落空,我们也将不得不在野战中和他决战。”
孙坚明白这个道理,只要他出了临湘城,再想折回来,那是千难万难了。
“眼下刘修应该还没有得到具体的消息,我们给他来个虚虚实实。”桓阶笑道:“将军可能不太清楚,从豫章到长沙的主干道是只有两条,但是山里的路却不止这些,从临湘沿浏水(浏阳河)向东,大概八十里左右,便可到达大围山,比经醴陵去宜春还要安全一些。从大围山转道向前,一样可以到达宜春。刘修在临湘城下呆了这么多天,他肯定知道这条路,我想,他也一定会重点防备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