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页

刘修摆摆手:“这件事也不能怪你,连我自己都没想到袁绍会这么没出息,连大军都不要,就这么逃了。不过也没关系,就算他这么逃回了邺城,又有什么用?一个丧家之犬而已,何足道哉。公伟,这件事不怪你,要怪,只能怪我们都高看袁绍了。”

朱儁松了一口气,却还是有些自责不已。他和孙坚交换了个遗憾的眼神,都无奈的摇摇头。正如刘修所说,谁也没想到下着那么大的雨的时候,袁绍会丢下大军逃命。刘修可以无所谓,这次袁绍逃了,并不能改变袁绍的命运,迟早他还会成为阶下囚,袁家败亡的命运已经注定。可是对于他们来说,这却是一个再也很难碰到的机会,那么多人眼巴巴的等着抓袁绍呢,怎么可能会让他们还有这样的好运气。

刘修随即下令全面追击,同时命令在黄河上待命的甘宁封锁黄河,对渡河作战的袁军展开最后的围剿。

……

濮阳,袁绍驻马城外,逡巡不前。他脸色憔悴,满身污垢,满身都是泥点,那匹神骏的西凉战马也疲惫不堪,脚步再也无法轻盈,一停下来,就低着脖子,到处找青草吃。

接连奔跑了两天一夜,不论是人是马,都已经到了极限。趁着那场暴雨,他们冒险渡过了济水,然后又穿过了夏侯惇的防区。因为身边没有多少人,袁绍不敢靠近县城,专挑那些没什么人的地方走,这样一来,他们也就无法得到补给,连口热水都不敢停下来烧,只能喝些生水。这些人大多是养尊处优的人,他们的肠胃不能和那些普通士卒比,喝了这些生水后,一大半的人开始上吐下泄,袁绍也不例外,仅仅是一天时间,他整个就变了形。因为是在逃命途中,不能像在家里一样有各种清洁设施,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一股难闻的臭味。

濮阳城就在眼前,进了城,就可以洗个澡,吃口热乎饭,再找个医匠看看病,是以每个人都迫不及待的想进城。可是袁绍却停了下来,颜良催了两次,袁绍也没有再向前走一步。众人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郭图最先反应过来,他叫过辛毗,附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辛毗诧异的看了他一眼,点点头,翻身上马,向城门走去。郭图走到袁绍身边,轻声说道:“主公,先下马休息片刻吧。如果田丰在城里,他很快就会出来迎接主公的。”

袁绍若有若无的应了一声,挣扎着下了马,走到路边,蹲下身子。郭图连忙叫过颜良,指了指他头上的头盔,使了个眼色。颜良会意,连忙摘下头盔,撩起衣摆,舀了一头盔的水,双手奉给袁绍。袁绍洗了手和脸,又对着水,找开已经松散的发髻,从怀里掏出一把小玉梳,开始梳洗已经打结的头发。他一边梳着,一边流着泪,委屈得像个孩子。

郭图沉默着从袁绍手中接过玉梳,小心的替他梳理着。头发又粗又乱,上面还沾了不少泥土和草屑,这是他们夜里在草堆里打盹时留下的记念。这两天的经历不仅对袁绍来说是绝无仅有,就连郭图也没有尝过,让他们不仅从身体上感受到了极度的疲惫,心理上也受到了剧烈的冲击。袁绍是个庶子,却从小锦衣玉食,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苦。就算是那年跟着刘修在北疆征战,吞冰卧雪,可也没有狼狈到这个地步。那时苦虽然苦一点,但他们是主动出击,斗志旺盛,现在却是逃命,惶惶不安,根本睡不塌实,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惊醒。

“主公,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哪一个开国之主没有经过磨难?汉高祖多次被项羽追得抛妻弃子,彭城一战,五十六万大军毁于一旦,他只身逃回,夺了韩信的兵权,这才重整旗鼓。光武帝顺水之战,险些为贼所擒。他们最终都成就帝业,主公今天的暂时挫败与他们当时的困境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在郭图的开解下,袁绍慢慢收住了泪,哽咽道:“我只是……痛惜叔父。他为袁家的兴起夙寐以兴多年,最后却落得人事不知,被马氏那个无知的妇人裹挟着投降。虽说这是当时的形势所逼,可是我见叔父落难而不能救,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将来就算是位登九鼎,可是百年之后,又有什么面目去见叔父?”

“主公,你如果现在放弃,将来才没有面目见袁公。”郭图一边给袁绍扎好发髻,戴上幅巾,又小心的将鬒边的乱发塞到头盔里面,一边劝慰道:“只要袁家能够列土封疆,袁家列祖列宗能够血食,享昭穆之荣,又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袁绍低下头,沉默了很久。“公则,你觉得……还有可能吗?”

郭图早就料到袁绍会有这个问题,他不假思索的回答道:“主公,汉高祖当年困居汉中,后来不也是一举夺得关中,进而席卷天下?我们还有冀州,冀州难道不比汉中一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