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页

强秦[校对版] 晶晶亮 1365 字 2022-11-12

李政对陈平的这一说出提出了反驳意见,他认为,官员是否称职,应该有专门的御史部门负责,至于评判标准方面,御史监可以和被考评官员的上一级进行商量,但在具体的执行层面,则不能受到丝毫的影响。

即便出现陈平所说的情况,也不能掩盖该官员在其他方面的失职,而作为国家机构来说,重要的是添加必要的人员,而不是一味的迁就。同时,李政还认为,在兴公学、废私学的举措之后,大批的学子从私学投入到各地兴办的学堂里,他们的加入,给予了秦国强大的后备人才储备,陈平如果觉得官员人手紧张,完全可以从这些学子中录用,而不必一定要坚持着将官员人数精简再精简。

陈平被李政的反驳给气得脸涨得通红,李政这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新秦自复起以来,几乎每年均有战事,有时一年连续的几番大战,而李原又执意不肯提高赋税,在多种节流开支的办法之后,陈平不得不把减少官员的数量作为措施之一。

人少了,事多了。

这每一个人的精力、能力都有不同,在办事的效率还有取得的结果方面,自然参差不齐,随之带来绩效考核上的偏差。

第三百八十七章 追杀大月氏

大秦朝会。

在许久的平静之后,第一次硝烟弥漫,就连一向属于老好人的关跃也被波及。

关跃的都农监主要负责农事,农业也为大秦的立国之本,而陈平在辩论中,就以都农监的官员数量为题,反驳李政的考绩依据。

农事有闲,有忙。

在忙碌收割的时候,仅凭各郡都农监寥寥的几名官员,显然不够,这个时候就不得不依靠属地的父老、乡亭人员来协助,而这种协助一般都是义务性质的,不可能有很高的报酬,又或者对协助人员进行考绩。

如果在这一期间出现工作上的差错,该怎么考量,是认定官员业绩低下,还是有情可原,放他一马。

李政和陈平各自为了自己的执政理念而不退让,在齐心协力辅佐李原将秦国带上强国之路上,这两个不同学派的弟子第一次出现了意见上的分歧。

是要稳妥,还是要激进。

是要坚持法度律令,还是网开一面,将功补过。

这次,他们为了心中的理想而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