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页

如果说周瑜说孙策身死众人还有些惊疑的话,那现在鲁肃默认的态度就震惊了众人,一时间众人就感到天塌地陷,不知所措,七嘴八舌的说个不停,差点没把周瑜的军帐都掀起来。

周瑜倒是十分平静,一动不动的端坐在帅位上,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到了现在,鲁肃是真心佩服周瑜的心理素质了,孙策身死这么大的事情都没有让周瑜乱了方寸,当真称得上心若磐石了。这和孙权反叛不一样,孙权反叛属于意外事件,祸起萧墙,这是周瑜没办法控制的。

足足过了一刻钟,周瑜这才厉声喝道:“都给我安静,帅帐喧哗,成何体统。”

众人被周瑜吓得一愣,急忙停止议论,纷纷速手而立。

周瑜环视一周,慢慢说道:“如今主公身死,现在我给你们三个选择。第一,诸位和我扶孙绍(孙策长子)就位,回兵吴县,继续抵抗刘备。”

“第二,诸位随我退守寿春,向李子悔借兵,铲除孙权,为主攻报仇雪恨。”

“第三,诸位就此别过,各奔前程吧!”

周瑜话音一落,帐中众人又开始议论起来,不过这次声音倒小了许多,都是三两成群,交头接耳。

不多时,朱桓顾雍等人纷纷表示愿意为孙策效死,返回吴县,誓死抵抗刘备。不过也有人表示刘备势大,还是北上九江,向李子悔借兵为上。当然,还没人傻到选最后一条,各奔前程。

周瑜这三个选择是很有深意的,并不能像字面上那么看。

是死路,也是活路,死路的意思是大势已去,东吴根本就无力抵抗刘备了,死守吴县又能如何,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城破国亡只是时间问题。这点不光是周瑜,但凡有点军事眼光的人都能推测出来。

死路中的活路就是投降刘备,至于是在城破之时投降,还是暗地里抛媚眼,就只有自己知道了,周瑜也看不出来。

相比来说,第二条路才是周瑜想看到的,向李重借兵根本就是一个掩饰之词,实际上和寄人篱下是一样的,但却真有机会替孙策报仇雪恨。而选择这一条路的人,肯定是死忠于孙策的。

要知道在座的众人大多数都是江南人士,跟随周瑜到九江郡打拼,跟抛家舍业没什么区别了。

但让周瑜感叹的是,除了凌操和韩当两人,竟然没有人再选择这一条。看到这里,周瑜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南人无用,还真不是污蔑他们,这些人的心中只有家族利益而已。一旦形势不妙,马上就会变成一盘散沙,不堪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