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军队不少,有一百二三十万,却是战力极弱。真要进行改革的话,足以减少七八十万军队。而且,宋朝招兵,还要把家眷给养起来,也就是说,七十万军队,照一家五口计,就有三百五十万人。
三百五十万,一个庞大的数字,除去老弱,可以干活的人不下两百万,会产生多大的收获?只要想想就能想得到。
“王枢密,你还坚持以步制骑么?”吴骥把王韶的吃惊样儿看在眼里,问询一句。
“惭愧!惭愧!”王韶自嘲一笑,道:“要不是与兄弟深谈,也不会如此想。朝中那么大臣,却无一人如此想啊,可叹!这事,容我好好想想,然后,我们两兄弟一起上奏官家,请求官家圣裁。”
吴骥说服王韶,也有这意思。虽说宋神宗对他很是信任,可是,还远远没有达到能让宋神宗改变数十年策略的程度,若是拉上王韶,就可以一试了。虽然不一定能成功,至少可以试了。
这事不解决,宋朝要想强军,要想灭掉辽国和西夏,完全真正的统一大业,那是在做梦,这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第36章 以战养战
王韶是宋神宗倚重的大将,他的话很有份量,一听这话,吴骥不由得大喜过望。然而,只听王韶紧接着道:“吴兄弟,可是,这事太大,官家会不会听从还未可知,你也不要太过奢望了。”
为了省钱,宋朝不是走精兵之路,而是实行“以步制骑”的策略,这种思想根深蒂固,上自皇帝,下至寻常兵士,都是如此想的,要想改变,难如登天。
听了他的话,吴骥有些无奈,摇了摇头道:“如此明显的事儿,还不能实行?”
“吴兄弟,没给你说,这策略实行了数十上百年,哪有那么容易解决。”王韶右手在吴骥肩上拍拍,道:“不说别人,就是为兄我,要不是听了吴兄弟的话,也不会转过这弯来。你要知晓,要让犟驴转弯是何等的不容易,更别说,本朝是重文轻武,统兵者多不知兵,他们只会抢功冒功。”
这是宋朝的现实问题,吴骥张了张嘴,没有说出话来,实在不知从何说起。
“其实,吴兄弟,也未必没有机会。”王韶在吴骥肩头不住拍着,道:“吴兄弟,你手中就握了一个机会,得好好用用。”
“我有机会?”吴骥有些意外,不明所以。
“是啊!”王韶非常肯定的点头,道:“官家准允吴兄弟便宜行事,你可以好好利用这点便利。只要吴兄弟干得有声有色,用胜仗来说服人,为兄想就有机会了。”
事实胜于雄辩,若是吴骥在边关打了一系列的胜仗,到那时,宋朝就不得不重新审很多问题了。到那时,吴骥再提出走精兵之路,很有可能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