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页

孙承宗叹道:“国家多难,不想朝廷文武为一己之私争权夺利,现在竟然发展到了公然武装对抗,这些人都是可恨可杀之辈。”

茅元仪说道:“东翁,其实情况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样恶劣,薛云杀人是有深意的。”

孙承宗听了望着茅元仪说道:“喔,先生你仔细缘由。”

茅元仪说道:“薛云现在的地位其实是薛府的家主了,宁远薛综作为大房嫡孙自然会有想法,只是薛综这个人已经利欲熏心走了极端,袁崇焕素以并军而闻名于辽东,袁崇焕第一次并薛家军于山海关,二次并军与前屯,今夜是袁崇焕的第三次并军,如果袁崇焕并军成功,一个屹立大明两百多年的将门世家就灰飞烟灭了,作为薛家的未来家主忠于家族自然高于朝廷,这也是大明世家大族安身立命的宗旨,这决定了薛云同袁崇焕不能共存并立,不过他们的交恶对朝廷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

孙承宗认真地听着,见茅元仪停了口就说:“先生,你继续往下说。”

茅元仪接着说:“东翁,学生认为薛云杀袁崇焕的一百多手下,是告诉袁崇焕和那些在打薛家军主意的人,薛家对付他们的只有钢刀,只有这样才能震撼那些在明里暗中打薛家主意的人,如果辽东薛破虏部再遭受类似袁崇焕并军的事情发生,大同薛云就会起兵讨伐甚至举兵造反。”

孙承宗沉默半晌才说:“如今薛云已经成了气候,先生有何妙计可以教我。”

茅元仪:“东翁,其实武将的藩镇割据不一定就是洪水猛兽,只要朝廷强盛藩镇就是国家最好守边篱笆,退一步可以效仿云南沐王府或辽东李成梁事,若朝廷自身出了问题遂鹿天下的又何止薛云一个藩镇,何况薛云到现在为止据学生所知都是做的利国利民之事,我们只是凭自己的推断给人入罪,恐怕难使天下人信服。”

孙承宗说道:“薛云和袁崇焕火并一事暂时不要乱传,先派人去安抚一下薛云听听他的意见,如果他开的条件不高我们就尽量满足与他,尽快平息这次并军带来各种负面影响,至于袁崇焕多次吞并客军挑起辽东各军不和以致酿成血案,本经略将上奏朝廷请旨议罪。”

茅元仪见孙承宗发话了就说:“不如就让学生和喻大人去薛云大营走一遭,一来表示经略府的安抚之意,二来也可以摸一摸薛云的想法,这样东翁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处理好薛袁两军火并的后遗症。”

薛云一干人回到大营,营中将士得到薛云被袁崇焕暗算险些身陷囚笼的消息,在李小勇、余四、纪天恩的带头下军中大小将官士兵涌向中军大营,将士们围在薛云的大帐前纷纷要求出战消灭袁崇焕的锦宁明军。

薛云坐在自己的大帐里,够分量的军官来齐了,帐内所有的将官都在对袁崇焕喊打喊杀可谓万众一心,偏偏薛云在哪里生闷气,自己帐下将士的忠心不容置疑,可是都是些武夫只能动刀动枪就是缺少出谋划策的智囊人才,唉,现在想找个有头脑的人商量一下都没有,什么时候自己也有一班幕僚啊。

薛云等手下将官闹得差不多了才开口:“这件事情暂时就这样吧,相信经略大人和朝廷最后会有一个说法,大家都下去休息吧。”

李小勇立刻跳出来说:“少爷,这样不行,袁崇焕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我们薛家军的主意,须知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杀一百是杀杀一万也是杀,干脆灭了袁崇焕免得留下祸患。”

薛云没有接李小勇的茬,而是对薛破虏说:“二叔,你怎么看。”

薛破虏回答:“少爷,我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