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整个宁夏镇,唯一的正三品文官,就只有宁夏巡抚李懋桧了。他简直是太可怕的存在。以前,只要有人提到李懋桧,就没有不害怕的。但是,现在吗?朱燮元要见自己,只能是用一个“求”字。没办法,谁叫老子的白衣军厉害呢?拳头就是道理啊!
片刻以后,刘闯带着朱燮元进来了。朱燮元的样子,有点高高瘦瘦的,有点文弱的样子。他没有穿着官服,而是穿着便服。估计是一路上有些舟车劳顿了,他的神色有些疲惫。如果没有特别指点的话,徐兴夏多半会觉得,他就是一个普通的私塾老先生。
徐兴夏站在大厅门口,不动声色的拱手行礼:“朱大人。”
他虽然是第一次和朱燮元见面,对他的资料却是了解不少。王启年从锦衣卫里面,自然可以提取到不少有关朱燮元的资料。其实,在明末的历史上,朱燮元也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文官。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懂得处理政务的同时,还懂得处理一些军务。好像地方上的叛乱,聚众斗殴,闹事之类的,他都出面处理过,效果还不错。
只可惜,这样一个有能力的官员,仕途总是有点坎坷。别看他目前是正三品的文官,其实属于靠边站的典型。有官职没有实权,什么都是白搭。陕西按察使,听起来挺正经的,老实说,这样的位置,其实没有太多的权力,也没有什么机会发挥自己的才华。
陕西境内,大部分都是军镇,在三边总督的影响下,其他的所有文官,都显得边缘化。如果不是三边总督黄克缵觉得朱燮元的能力不错,两人又有比较相近的治政理念,黄可行需要朱燮元的帮助,否则,他早就被打入冷宫,每天就靠品茶过日子了。事实上,即使有黄克缵的赏识,他想要发挥自己的才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为,这涉及到官场站队的问题。
中国的官场,古往今来,最关键的一个词语,就是站队。无论是否有才干,如果站错队,结果都是不堪设想的。朱燮元就是一个屡屡站错队的人。他开始的时候是被东林党排斥,后来又被阉党排斥,最后又被东林党排斥。反正,主流的派系,都没有他的份。
第512章 唉,可恨又可怕的东林党啊!
这么说吧,朱燮元就没有过春风得意的时候。大多数的时候,他都是群臣的对立面。东林党风光的时候,要整他。阉党风光的时候,也要整他。这样的一个家伙,想来也是挺另类的。
朱燮元打量着徐兴夏,良久才徐徐的吐出三个字:“徐总兵。”
这三个字出口,就表示他是答应徐兴夏的要求了。当初,徐兴夏提出的要求,就是兼任三镇总兵官。现在,朱燮元主动的开口称呼他为总兵官,就是表示招抚的程序已经启动了。无论黄克缵和朱燮元是否愿意,徐兴夏都是不可能改变自己的主意的。他们已经答应了徐兴夏的条件,至于朝廷方面是否答应,那就是朝廷的事情了。
徐兴夏对朱燮元的称呼,完全不为所动,不动声色的说道:“朱大人远道而来,应该有话要说吧,请。”
朱燮元也没有推迟,跟着徐兴夏进入了中堂。两人分宾主坐下。有女警卫上来茶水,然后快速的退开。朱燮元有些好奇的看着徐兴夏身边的女警卫,感觉十分的另类的。这个小子,到底玩哪一出?他这一路上走来,发现宁夏镇的怪事还真多。徐兴夏却是没有说话,完全没有解释的意思。现场的气氛,就有点缄默了。
片刻之后,朱燮元主动开口说道:“徐总兵,这次收复甘肃镇,不知道战况如何?我军的伤亡大不大?”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朱燮元将白衣军也称作了“我军”。从招抚的角度来说,这的确没有错。如果徐兴夏真的答应了招抚,白衣军自然成了明军的一部分。只不过,他是这样称呼了,白衣军上下,是否愿意承认,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徐兴夏有点苦涩的说道:“朱大人,你这是明知故问啊。莫日根的鞑靼骑兵,岂是容易对付的?这都是用人命堆填出来的胜利啊。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我军的战死人数在一万人左右,受伤的人数在两万人左右。光是抚恤金,伤残补助金,就要发放几十万两的银子啊。另外,甘肃镇遭受到鞑子的破坏,到处都是破败不堪的,需要大量的重建资金。这一点,还请朱大人多多协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