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汉军将领们和他们的皇帝陛下一样面面相觑,自己在前线打仗,这些娘们怎么来了?等两个女人亲热完毕,王竞尧走了上去,摸着头问道:“你们来这做什么?”
“陛下。”安小惠满面带笑,但神色里却明显带着几分委屈,自己千里迢迢来这里为夫君送粮,结果自己的丈夫不但一句慰问的话也没有,反而问的还那么僵硬:“皇后和李天正大人得知陛下准备长期围困金陵之后,知道金陵一旦落到陛下手里,城中必然出现粮荒问题,而目前各条战线都需军粮,丁铭大人一时无法及时调运。皇后、贵妃娘娘和李天正大人等商议之后,决定在已光复地区就地筹粮。但朝廷人手不足,我们这些没用的女人就自动请缨,担下了这些责任……”
王竞尧点了点头,他站到了一块较高的石头上,大声对那些运粮百姓说道:“朕,不,我王竞尧在此谢谢大家了。朝廷现在是有困难,大家在都还没有吃饱的情况下解了金陵的燃眉之急,我铭记于心,这些都当是朝廷问大家借的。等到今年麦熟,大家可以到各地衙门,凡今日往金陵输送过粮食的,朝廷必定双倍偿还……”
他话还没有说完,底下就有人叫道:“陛下,您这可就太小看我们了。咱们今日送粮,可不是为了赚取什么,陛下为我们打仗,将士们为我们流血,咱们做这点事当真算不得什么!”
王竞尧忽然深深的对他们作了一揖,有着强大的军队和新式的武器,也许并不足以取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但是,背后有着这些汉人百姓地支持,他就有信心最终带着自己的帝国,最终恢复大汉的江山……
虽然这些百姓自发运送的粮食并不足以彻底解决金陵的粮荒,但至少暂时稳定住了局面。随后,水军船只将竭力收集到的食物不断运送到金陵,让金陵的粮食危机得到了有效改善,但药品匮乏的问题又放到了王竞尧面前。
在汉军入城之前,金陵的疾病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当金陵光复之后,由于汉军在处理这一问题上并没有很好的经验,而将主要精力放到了解决饥荒上,城内的尸体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对于患有流行性疾病的病人也没有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致在十多天后,瘟疫开始出现了爆发的势头!开始疾病只是在百姓中传播,但随后汉军中也有大量的士兵被传染,而其中最主要的疾病就是当时被叫做“寒热病”的疟疾,这些被传染到军民开始发生呕吐、高烧、头疼……病重的由于得不到及时治疗,而在痛苦中死去……
其后,汉军大将铁残阳也不幸传染上了疟疾,王竞尧在让安神医对其仔细治疗后,立即命令从各地调集柴胡、白虎、桂枝等大量治疗疟疾的药物运往金陵。并开始采取隔离措施,他在金陵城外专门开辟了一块地方,集中收容治疗患病病人。而在金陵城内,则掀起了一场卫生运动,清理粪便、杂物,清理肮脏的积水,将死尸集中火化。
但是对于集中火化尸体这一条,却遭到了很大的阻力。在汉人看来入土才能为安,焚烧尸体简直是对死人的大不敬。金陵城中那些士子在一些老儒生的带领下,连番对王竞尧上书,强烈要求王竞尧取消这一项命令,甚至连支持王竞尧的百姓也表现出了不满。
王竞尧尽力对这些人做出解释,但百姓的思想容易做通,要想让那些读书人理解可就千难万难了,而这些读书人的带头者,正是金陵大儒贺安生。这个贺安生,当过大宋朝时的探花,放过一任知州。蒙古鞑子入寇金陵之后,他虽然没有变节投敌,但却也与蒙古人走得甚近,而为了拉拢他,拉拢中原士子之心,忽必烈甚至还亲笔题写过“江南第一儒”的牌匾。贺安生当时虽在他的门生弟子中表现出了不屑一顾的神情,但在自己的家人面前却时时流露出得意和自负的神态。
能够得到当朝皇帝的嘉奖,不管这个皇帝是汉人的还是蒙古人的,在贺安生看来,自己的学术成就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
由于金陵初定,王竞尧暂时不想计较这些事情,因此也将其放在了一边。但是抱着“拯救礼法为己任”的贺安生,却坚决不肯放过这位年轻的皇帝陛下。
目前王竞尧对待这些人的态度还算客气,将他们全部迎到了自己的临时行宫,并都给他们赐了座,但他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做法,却使得这些人逐渐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把礼貌当成了皇帝陛下的软弱!
贺安生第一个站起来发难道:“草民以为陛下所做甚为不妥,入土为安,入土为安,岂能以火而化之?我大汉天朝上邦,礼仪之国,岂能学那些外番野民所为?草民万死,恳请陛下收回这一旨意!”
王竞尧咳嗽了几声,觉得嗓子里不太舒服,但他还是耐着性子说道:“朕并不反对入土为安,但此时金陵疾病蔓延,必须得到控制。而这些尸体则是疾病的传染源头,无论如何也要焚毁,否则疾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并且,在这些尸体被焚化后,朕一样会允许其家人将骨灰领走好生安葬,先生不必为此而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