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雍一怔,装着不知的样子,“我有个友人在青山镇,原是约好今年中秋过后来探望的,怎会如此?”
“作孽哦!”
大娘说不清楚情绪,只道:“我劝小郎君还是莫去了,喝完这碗茶,就往回走吧。你有马,天黑前能赶到蓟州落脚……”
时雍皱眉,“那不成,我和友人约好,怎能失约,好歹也得去看看。”
那大娘怒其不争地瞪着他:“你是有几颗脑袋吃饭么?青山再往北便是卢龙塞了。你不知道,那兀良汗大军已经过了松亭关,眼看就要打到永平府,永平府若是不能据守,接下去的大仗指定又要在卢龙开打……”
一个“又”字,说得辛酸。
“我还记得当年卢龙塞打仗的时候,我还是个大闺女……”
“咳!老太婆,水开了!”
她当家的男人坐在摊子后面,闻言重重咳嗽一声,阻止她多话。
“还不快来,嚼什么舌根子?你又有几颗脑袋吃饭喽?”
“水开了你是没长手吗?来了来了。”大娘子对这个青涩的小郎君很是怜惜,去倒水前还再三叮嘱他赶紧回去。
哪料,等她倒好水过来,就见矮桌上放了一块碎银,那小郎君已经骑着马走远。
大娘拿起桌上的碎银,凑到嘴里咬了一下,放心地收入掌心,看着那一人一狗的背影,又不免叹息摇头。
“又一个找死去的。”
她把时雍给的小碎银放入银袋里,晃了晃。
里头,除了铜板,还有一块小银子。
也是一位长相俊美的郎君给的。
那天他骑马匆匆赶路,也在她的茶水摊前吃了碗水,大婶也劝他不要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