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工人已经组织起来,准备像俄国工人一样发动起义;英国工党宣布英国工人决不参加以波兰为同盟国的战争;法国民众抗议本国政府支持波兰的作战;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国的运输工人们拒绝运送前往波兰的军火……
一旦波军失利,整个欧洲立刻就会熊熊燃烧。正如丘吉尔所说:
“在后退的波兰战线后面,每个城镇的共产主义的生殖细胞和组织都从隐蔽处出现,准备欢迎新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
然而,这一切都随着红军的最终失利,各国工人运动明显受到了沉重打击!
从整个会战经过来说,红军的失败确实出乎绝大多数人的预料。毫无疑问,夏侯远山的坚毅、机敏、果断和永不言败的个性对战役的结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他准确地窥破了对手布局的破绽,并顶住压力予以重拳出击。
同时波军将领西科尔斯基率军死守华沙,顶住了红军多次凶猛进攻,为反击赢得了时间,也是居功甚伟。
相对于敌人的一击中的,红军从上到下的失误则显得太多。7月战役后,波军遭到重创。红军高级将领对战局的发展开始盲目乐观。加米涅夫为尽快结束对波兰的战争,改变了西方面军和东南方面军合力进攻华沙的预案转而分头出击。
这种分散使用兵力的方法一向为兵家大忌,加米涅夫并非不知道,只是他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这为整个战役的失败打下了伏笔。可以想见,如果两个方面军协力进攻华沙,夏侯远山就算是有三头六臂也是无能为力的。
东南方面军方面,高级将领们过于关注眼前的局部利益,而把华沙抛到了脑后。
先是对图哈切夫斯基的建议不理不睬,接着又对加米涅夫的命令推三阻四……
但不管怎么说,华沙之战苏俄军队遭到惨败,并且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原本希望靠着击败波兰给予协约国沉重一击的苏维埃政府的梦想再度破灭。
而在解决了波兰问题后,现在可以把目光放心大胆的放到莫斯科了!
第340章 为了和平,前进!
华沙威胁被解除之后,协约国开始把全部力量放到了对莫斯科的进攻之中。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配合,中、俄、美、英、法组成了五国联军,以救国军为主力,总共集结了四十五个师,九十六万军队,一百二十五辆装甲车、坦克,六千多门大炮、迫击炮,八十九架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