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页

晚唐[校对版] 木子蓝色 1927 字 2022-11-12

“眼下夏收时节已过,可却颗粒无收,而且眼下夏种开始,可是地中的旱情没有半点缓解,今秋也难有收获。如此一来,便得等到明春春耕,如果明年天时好,得等到夏收才有粮食。这样,从现在开始,就得至少一整年的时间,百姓无粮可收,如果振灾,就得振一年。”

“登州有三十多万百姓,有至少九成三十万人是已经断了粮需要振灾的。另外大谢砦还有青泥城和卑沙城那边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算起来,至少五十万人等着放粮振灾。一个成年男人每日粮两升,如果按最低的标准,平均每人一天半升,一年的口粮需要一石左右,这已经是最低的标准了,如果弄点野菜什么的,也许能熬过去。五十万人,一年就是五十万石。算来够了。”

一天半升,一年一石,算下来,一个月才十斤粮食,一天才三两。

李璟摇了摇头道:“你刚才还少算了一样,那就是这些粮食都是没有脱壳的,脱壳的话,只能得七成左右。一个人平均半升粮,算来才不过多少?短时间还行,一年的时间,这样就算熬到明年,那时身体也跨了。按一天一升算吧,脱壳后才不过七合。如此一年就是一百万石。”

“郡侯,我们只有五十万石粮,这样就至少还差五十万石!”

虽然今天收了一百万石粮,但刚刚李璟已经说明了,其中一半是要做为军粮的。在座的都是登州的各大家族代表,此时李璟说出这番话来,他们哪有不明白李璟的意思,看来,这差的五十万石,最后还是要落在他们的身上了。

第328章 以工代赈

五十万石粮食,这不是小数字,省着点,甚至能养活三十万人一年。但这是李璟接任登州以来提出的第一个要求,这让各家族都不得不慎重考虑。

不过登州不比中原内地,登州乃是北方重要的港口。江南的粮食每年都通过海运大量的输送到登州,再进入中原和北方,甚至新罗、与东瀛都有粮食运来。比起大运河来,从南方输送的粮食都相差不多。因此,登州的粮价向来比中原便宜,比起关中更是便宜。

粮价最便宜的时候,关中斗米四五钱,而登州只有两文。登州产粮不多,但是登州港囤积的粮食却多。

如同李璟所料的一般,他提出的这个要求最后各家族应了下来。五十万石粮食,由登州大大小小的家族分担,第二天就拟定了数字,然后第三天开始各家就陆续向登州的仓库送粮。

看到这个结果,李璟很满意,这说明了登州上下对于他接掌登州的认可和支持。要真说来,其实李璟通过这大半年的时间,大量的购买,以及用商品交换粮食,并不是真的缺粮。虽然上次给了宋威不少,但实际上李璟在大谢南岛上,修建了一座仓城,里面的粮仓全部是容积八千石一座,这样的粮仓李璟有三百座。而装满了粮食有一百五十多座,算下来有一百二十多万石粮食,而且在卑沙、青泥城,还有沙门镇城三城之中,李璟都存有三十万石粮食,加起来,李璟拥有两百一十万石粮食。如今再加上刚收到的这一百万石,李璟有三百万石粮,足够一百万人吃一年的粮食。

不过这次振灾李璟并不打算动用这些粮食,连续灾荒两年,大家都会以为坚持到明年夏,就能度过粮荒。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以后只会比如今更缺粮。李璟已经得到了消息,王仙芝已经反了,率十票帅在长垣聚众三千,已经攻破了长垣县。这个消息还没有传到登州来,而且就算传到登州,只怕现在也不会有多少人真正在意这群人,只会以为是个小股叛乱罢了。

但李璟明白,乱世终于来临了。而从现在开始,粮食也将更加的金贵。

大谢砦的一百二十万石存粮,这是战备储备粮,这个不到万不得已李璟是不会动用的。而刚收到的一百万石粮食中,五十万石扣下的粮食也将存入仓城中。

有一百六十万石的存粮,李璟就能真正的心中不荒了。这段时间以来,沙门镇出产的货物,基本上都是在交易粮食,少量交易材料,极少收钱。就这样,通过交易还有剿匪等,才攒下这批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