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页

大隋如今有八位国王,二十多位郡王,以及上百位的国公,以及数百的郡公,县公以下的更是数不胜数。由于大隋是自西魏一脉传承下来,北周代西魏,隋代北周,都属于中枢政变型改朝,因此几朝的高官贵族们几乎都得以保持爵位,这就使得如今大兴城内,拥有爵位勋职的数不胜数。元孝矩四兄弟,就个个都是郡公,而且如今这爵位都还传到了下一代,并没有降等承袭。如此多的世袭爵位,对于大隋来说,可想而知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易风虽然把八百近卫留在灞上,但身边依然带着一百旗卫。

一百旗卫皆顶盔贯甲,穿着与京师军队黄色军袍全然不同的红色军袍,锃亮的红色胸甲、火狐皮披风,长筒重靴加上闪亮的马刺,胯下清一色的枣红大马,人马威风马也神气。

虽说大兴城中,门阀众多,公侯遍地,可是易风这一行的势头还是引得路上行人频频回头观望。

有个郊县的人忍不住问前面一个一看就是天子脚下的中年人,“敢问这位兄台,这么大的派头,究竟是哪家公子啊?”

那个中年人本想嘲笑几句那乡下土包子没见过世面,可是自己打量了那支队伍,也有些摸不清来头。一时吱唔好久,也没说出个什么来,倒是旁边一个马脸汉子,一脸鄙夷的道:“哧,公子?公子能有这么大的来头,我跟你说,这可是真真切切的王子派头。”

那个乡下人倒不觉得被鄙夷了,反而觉得长了见识,连忙又问,“哪位王子啊?”

马脸汉子得意的道:“你这算是问对人了,你看这些侍卫骑兵们的装束,皮裘锦袍,神气彪悍,一看就不得了,再看他们高头大马,还有他们配的那弯刀,不用说,定就是近半年来传的沸沸扬扬的塞上怀荒骑兵了。那被他们拱卫着的那位俊朗年青将军,自然就是武州总管长宁郡公大将军易风了。你别不相信,你看到前面那几人没?”

“看到了,那俩谁啊?”

“左边那个,是新授尚书左丞的安昌郡公元文都,他右边的那个,则是已经定下,年后就要授任太府寺少卿的郇阳郡公元无竭了。这两位,就是长宁郡公的娘家舅父了,现在相信了吧。”

马脸汉子旁边一点的一辆马车上,唐国公李渊听的这路边话语,也不由的掀开了马车帘子,向那渐行近的骑队望去。

“阿耶,让女儿也看看。”一个年青的少女也挤了过来。

李渊笑着望向女儿,“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女孩问。

“当然是问你觉得这位长宁郡公如何了?”

“不错啊,长的英俊威武,与京师传闻的那些丝毫不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