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页

授勋分为授予勋章勋刀以及授予勋官。

并特别规定,凡获勋者都享有一定特权。

易风给这些立功将士们的获勋特权主要有五条,受勋者可以在官府授田之外,另外依勋级得到额外授予的勋田。所得勋田数量按受勋的品级授予,十二转勋官,最高者十二转授勋田三千亩,最低者勋一转授田五十亩。这个勋田是不在均田数量之内的,虽然这些勋田也需要交粮,但却属于私人所有,身死不交,可以传给子孙。勋田不能叠加,如果勋级提升,那么勋田只补足提升勋阶后最高能得到的勋田数量。易风在授勋的诏令中规定,凡在此次北伐中立功者都能授勋,按相应的勋转数授予相应的勋田。

这是对于北伐将士们最好的奖赏,也是易风用来收买将士们最有力的手段。

授了勋,不但能得到均田之所的勋田,还拥有在刑法上和职事官一样的待遇。其祖父母、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孙犯流罪以下,可以“减刑一等”;勋官本人还有利用勋级赎刑的官当权,“若用官当徙者,职事每阶各为一官,勋官即从各为一官,先以高者当,次以勋官当。”

其三,获勋者,还有了充当吏胥的资格,在选拔州县的仓督、市令、选任里正和县录事之时,以及选定渠长和斗门长时,有勋者都优先选用。虽然吏胥只是不入流,但直接拥有充任的资格,也是一种不错的特权。

其四,勋官子弟有优先加入军中的权利,有充任吏胥的资格。

其五,朝廷法律上禁止白丁重婚纳妾,除非是到了一定年龄,且又无子的方可纳妾。而勋官,则享有纳妾特别。

虽然易风给的勋官特权并不如明清时代生员免役等特权,可这些也都算是很实在的特权,有不少的吸引力,哪怕易风规定勋官并没有俸禄,官员获勋者,都得是有职事官,才按散阶官品给俸禄。

勋官无所谓官员还是百姓或者是将士,都可以授予,主要是国家酬赏。历史上,李渊起兵之后,那叫一个滥赏,他从太原进兵关中的一路上,见人就赏,动不动就成百数千的赏赐勋官,据说最多的时候一天赏赐了几千个人赏官。可李渊也还比不上李世民,李世民后来征辽还朝,直接下诏,所有渡海征辽的将士都赐勋一转,而当时随李世民征辽的有十万兵马,一次赐勋十万。而到了唐玄宗时,天下勋官更是达到了五十万之众。

现在易风也直接把勋官这个大杀器拿了出来,按预计,五十万北伐大军,立下功劳能够有获勋资格的同样有数万之众,易风毫不小气的挥手同意了。反正到时平定叛乱之后,到时把那些站错队的家伙田产收回国有,就立马能弥补勋官赐下的这些勋田了。

给北伐有功将士颁勋赐勋之后,易风第二道诏书是给百姓均田。所有天下无地的百姓,只要愿意迁到代北、幽燕,以及塞上、奚境、辽西一带去的,朝廷立即给授田,每丁百亩,有几丁就授几百亩。同时迁到了北方后,朝廷还会给他们无息贷款,借给耕牛种子,以及前三年免赋等等好处,以吸引中原的百姓前往北疆开垦土地,移民充边。这也是一个很惠民的诏令,毕竟人口越来越多,田地却不会变多,中原地区已经很难有空余的田了,地主豪强们的兼并,人口的增多,导致了许多人无田可耕,这样下去,失地农民增多必然就会导致贫富两极的严重分化,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矛盾的大量激增。而移民充边,均田垦荒,算是不错的一种解决方法。尤其是在如今朝廷刚大败了突厥之后,北方边疆可以说二十年都不会有大的动荡,对百姓来说,这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出路,特别是那些兄弟子弟多的,官府分不到田,家里也分不到田,那么离家去边关,自然是个出路。何况易风还承诺给他们提供无息贷款,提供种子耕牛,甚至有三年开垦免田赋,这可是实实在在的。

第501章 趁火打劫的高句丽

颁下这样的诏令,易风也是苦思良久的,所谓人心,不就是这样来的,百姓有了实惠,生活能过的好,自然也就拥戴你了。而且授勋均田,移民充边,这不仅仅是拿田赏赐,而是通过这样的政令,合理的再分配,既解决了社会矛盾,又能增强朝廷的实力,增强对边关的控制。开拓进取,正是汉民族不断以来的风格,以汉文化海纳百川的特性,不断的开拓边疆,同化一个个又一个的胡夷部族,把他们改造同化为汉民族一员。

一个授勋,收买无数将士,一个移民授田令,同时也将赢得无数百姓农夫们的拥戴,这就是易风追求的。要富强民族,不能以百姓沉痛为代价。就如历史上的杨广,易风其实觉得他是个不错的皇帝,勤奋,有理想,可他做的事情,虽然曾经让大隋威加宇内,成为天朝上国,可却让国强了,百姓穷了,结果就是宇内沸腾,庶民争相造反。

高颎对于太子再次绕过他,直接拟诏宣示这种方式很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