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这般,除却带孩子的事情外,旁的所有家务活儿都落在了魏大嫂身上。
偏生她当初分家的时候带了私心,田产是自家多得的。可她男人年岁也不轻了,哪怕还有个小儿子,可父老子幼,田产却不少,压根就忙不过来。又心疼钱财不愿意雇人耕种收割,如此这般,还不得魏大嫂抽空下地帮衬一把。
总得听下来,杨冬燕就觉得魏大嫂这是成功的将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把自己往死里逼。
杨冬燕真的很想安慰她,可眼下这个情况,真的超出她的能力范围了。
这要咋安慰呢?说以后会好起来了?
不可能的呀,魏大嫂的小儿子年岁还轻呢,到今年都未满二十。以后肯定还要继续生,多生几个,家里一定会更忙碌的,等真的培养出来,起码也要十几二十年后了。
问题是,魏大嫂能坚持到那个时候吗?
杨冬燕忍了又忍,最终还是没忍住说了实话:“你说你这是何苦呢?好不容易把大的几个拉拔长大了,眼瞅着孙子都要娶媳妇了,你都熬出去了,干嘛非要为了个小儿子把自己给坑进去呢?”
“那是我儿子,我能不管他?”
要说完全不后悔是不可能的,可事已至此,魏大嫂也只能往好的方面看了:“你想想,有我和你大哥看着呢,这日子都那么难了,这要是没有咱们,他可咋过呢?”
咋过啊?苦着过啊!
要么就是小俩口苦着过,要么就是你们老俩口陪着小俩口一起苦着过。
关键吧,苦难并不会因为吃苦的人多了,而减少一分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