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页

这一天,三人都是回原先各自的屋子睡的,也就是天气还热,不然还得去借棉被。

次日,方氏做了一顿简单的早饭后,就袖着钱匆匆出门了。

哪怕不算办席这个事儿,要买的东西也不少。好在,秋收之后必有集市,买不到啥稀罕玩意儿,吃食却是最常见的。方氏还买回来几只鸡,先扔在后院养着,回头再杀。

隔了一天,村子里几乎所有人家都知道老魏家回来了,也知道窝头考上了秀才。

一时间,老魏家的大院再度成了最热闹的地方,不停的有人上门来。幸好杨冬燕早有准备,带了从省城买的茶叶,虽然也是很普通的那一种,但光是“省城”这两个字,就仿佛自带金光似的,村里人捧着茶碗喝,都连声叫好。

连着好几天,老魏家就一直没少过人。

灶屋的大锅一直烧着,煮着茶水,炖着绿豆汤。还有方氏临时出去买了一些瓜子回来,分给来凑热闹的众人。

杨冬燕就觉得,大家伙儿不都还是原本的样子吗?

再仔细看去,她就明白为啥这些人不像魏大嫂那般担心了。

说白了,就是年岁太轻,经历的事情太少了。

魏大嫂是经历过灾荒年的,她甚至见过活活饿死的人,还见过因为家里无米下锅,卖田卖地,最后沦落到卖儿卖女的。

可另外一些人,也就是那些跟方氏、小杨氏差不多年纪的,却没这样的远见的。都觉得就算今年的收成不好,但也没到饿死人的地步。等明年嘛,明年肯定会好起来的。

其实,哪怕是魏大嫂,担心的也不是今年会饿死人,而是怕明年的收成一样不好,甚至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