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页

要是像他们家这样,在省城安家落户,还置办下了如此庞大的产业,得是几代人的努力外加无限的好运才行。

生活已经很美好了,老天爷对他们老魏家真的是掏心掏肺了。

无论如何,魏大牛都不会想到,他老娘的眼界高到,连省城都看不上。

至始至终,杨冬燕都没想过要长长久久的待在省城里。当然,她也明白,在整个济康郡里,省城就是最好的地儿。但问题来了,她做什么非要待在这破郡城里?直接去一国之都的南陵郡不好吗?

幸好,她没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也让魏大牛的惊吓可以来得稍微晚一点儿。

杨冬燕从来都明白,绝对大多数都是愿意为了儿孙奉献,但极少有人会为了父母长辈做出改变。

哪怕魏大牛兄弟二人,最初是打着给老娘赚孝敬钱的名头,外出打零工的,但事实却是,老魏家能走到这一步,窝头的求学路占了很大的份量。

如果只是为了让老太太享福,魏大牛完全可以跟兄弟一起外出拼搏,挣了钱拿回家盖新屋,家里缺什么,他都可以出去买回来。正好,乡下地头也挺不错的,院子宽敞房舍敞亮,屋前屋后还能种菜养鸡,得闲了想跟人唠唠,出门就能碰上熟人。

——这才是多数人对老年人美好生活的幻想。

不是说他们没良心,而是很多人都将老年人框住了,觉得年纪都那么大了,肯定不喜欢往外走的,身边都是熟人这心里才能安心,比起见世面瞧热闹,老人肯定更喜欢儿孙绕膝。

诚然,兴许多数老人是这么想的,但显然杨冬燕不是这样的。

怎么就非要落叶归根了?

怎么就这么怕死在了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