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页

离了省城又去邻县的县城里,那里有教导过窝头的廖先生,即那位跛脚先生。这一回,可不光是有窝头的信件,还有闵同进士的。原本,闵同进士是将信托给了省学同窗的,可人家又不是县城人,索性后来由魏大牛接手了。

同样的,不光有信件还有赠礼,只是这赠礼在质量上却是不如给省学的先生们的。

给廖先生的赠礼是关于如同通过童生试的,小地方的私塾怎么能跟堂堂一国之都南陵郡的学塾比呢?自打窝头去了南陵郡,就陆续看了不少书,就有关于童生试的种种,这些都无需誊抄,南陵郡的各大书局就有卖的,直接打包了一书奁,给了廖先生一份,另外一份则是打算送去南田村的村学那头,即窝头的启蒙先生。

当初备礼的时候,窝头是考虑到个人需求的,他总不能给廖先生送关于乡试、会试的书籍吧?用不上呢!

可等到真的送礼时,魏大牛就琢磨着,咋这赠礼的档次越来越低了呢?尤其是送完了廖先生后,他瞅着剩下的赠礼,发现除了少量书籍外,更多的其实是笔墨纸砚……

对呀,村学那头能通过童生试的第一场就算是很不错了,给太多晦涩难懂的书籍,这不是纯粹瞎折腾吗?倒不是多送一些文房四宝,毕竟窝头在念村学的时候,多半都是拿树枝在地上比比划划的,甚至其他同窗读书期间就没用过笔墨。

魏大牛心里逼逼,但实际行动还是很支持他儿子的。他也没在邻县县城多做停留,只是同廖先生用了一顿饭,晌午到的,傍晚用了一顿饭,次日一早就再度启程往礁磬村去了。

却不想,魏家一行人虽是来去匆匆的,但县城这边多少年没出进士了呢,更重要的是,算上闵同进士,其实这一届是一口气出了两位进士呢!

多稀罕呢!

一时间,小小的县城里充斥着关于两位进士的传言,其中又以窝头为最,毕竟他考得更好,再说他年岁也更小。

要说其他人只是听过就算了,哪怕是廖先生好了,他早先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乍一看到魏家来人,又是送信又是赠礼的,相当于狠狠的帮他打了一波广告,可以预见的是,将来他的学塾只怕是不愁生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