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庆宫的宫人一向各司其职,遂便是来到行宫,各处也皆有专门负责的人。但奴才今日一出了屋子,便发现一个陌生的侍女进了太子殿下的书房,她许是年轻不懂规矩,但若是有心怀叵测之人,奴才万死难辞其咎!
容歆声音中有些隐忧,奴才先前总以为太子殿下年纪小,此时才发现,殿下没两年也可由皇上指婚了,若是被人带坏,移了性情或是坏了身体,可怎生是好?
而太子被带坏,是极其不能让容忍之事。
太皇太后重重地敲了一下拐杖,如此不懂规矩地人,必须严惩!
奴才当时便命人将其连同绿沈一起照规矩处罚了,只是那侍女说她是皇上新封的官永镇把总之女,奴才不知可否有妨碍。
犯了规矩,便是领侍卫内大臣的女儿也得罚。
容歆低头未露神色,若是正一品的领侍卫内大臣,牵扯极多,就是真的有错,也不过是小惩大诫,哪能是可以随便罚的?
而太皇太后一时未想起叫容歆起来,康熙便领着太子进来,正好看到容歆跪着的场面。
康熙有些不解,向太皇太后行礼后,问道:容女官这是犯了什么错?
太子也担忧地看着他姑姑,只是有分寸的并未立时开口求情。
不是她的过错。太皇太后这才醒过神来,招呼容歆起身后,又道,将你方才与哀家说得话,再与皇上说一说。
容歆听命,恭敬地复述了一遍她先前的话。
而康熙并未对容歆所言有何怀疑,面容严峻片刻,道:未经小选进宫的宫人,规矩上到底还是差了些,容女官处置得并无错处,按规矩行事即可。
奴才谨遵圣命。
太皇太后待皇上说完,又吩咐道:哀家年纪大了,精力不济,待皇上回宫,行宫上下便暂且由你管着。你做事,哀家是放心的。
康熙早有此打算,遂听太皇太后言罢,也附和道:照看好太皇太后,回宫后朕论功行赏。
容歆躬身应道:奴才必不辜负皇上和太皇太后的信任。
她这刚病愈,便又有了差事在身,太子极不放心,和皇阿玛一起陪太皇太后用过晚膳,回去时便担心地问:姑姑身体可扛得住?若是有难处,我替您向太皇太后请辞
容歆摇头,笑道:并无难处,殿下您安心便是。
且不说她确实颇有几分自信,便是真的有难处,康熙既然信任她来照应太皇太后和太子,她绝对不会推辞,一定要做。
若是能得太皇太后的几句夸赞,在康熙那儿的分量必定极重,而太子也需得把握住这个机会,好生和太皇太后拉近些祖孙亲情,于他有益。
而太皇太后先撵了太子回去休息,便对康熙道:玄烨,你便是有何考量,也不该放任女子在年幼的太子身边,总得等太子心性已定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