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歆稍一回想,点点头,微笑道:您说的极是,最难的便是心里苦,心里不苦,身上的苦便不算至苦。

生离死别确实哀痛,但她们彼此皆已尽力,如此,也算是好结局。

苏麻喇姑眼神慈祥,抬手为她正了正头上簪花,道:她这是喜丧,极有福气,来生顺遂无忧。

容歆亦希望如此,含笑道:借您吉言。

苏麻喇姑坐下,接过容歆端过来的茶,问道:皇上谒陵,你可要一同回京?

不急,我想为嬷嬷多守一段时间的孝。容歆在这儿能光明正大地为齐嬷嬷穿孝服,回京之后不行。

您想回去了?

行宫安逸,我自是愿意长长久久地住下,只是苏麻喇姑叹道,十二阿哥由我教养,他不能一直留在孝陵。

容歆默然。

确实,一年两年无妨,皇子若是一直长在孝陵,远离京城和皇上,形同流放。

待到十二阿哥长大了,明白更多的世俗事,万一心生怨愤,也不是她们愿意看见的。

思及此,容歆便道:此次皇上谒陵,必会考教十二阿哥一二,父子二人正好可亲近一番。

我也有此意。不过随即,苏麻喇姑又道,随缘便是,父子亲缘若是太过刻意,反倒不妥。

您说得是。

十二阿哥独自一人留在行宫中,苏麻喇姑不便在外多留,遂只喝了一杯茶便向容歆告辞。

容歆送走苏麻喇姑,便又坐回齐嬷嬷灵前,继续念佛为齐嬷嬷祈福。

期间一个侍卫来回往返于行宫和这个小村子,给容歆和苏麻喇姑互相报平安,容歆才实实在在地守了七天灵,然后才暂且回了行宫。

十二阿哥在读书,容歆便交代侍女转告苏麻喇姑,便回屋里去整理齐嬷嬷的遗物。

齐嬷嬷有一个柜子,大多数衣物皆是容歆收拾的,惟有一个雕花木箱,齐嬷嬷生前交代过死后留给她,是以容歆一直没碰过。

容歆抱起木箱,手中竟颇重,转手放在桌子上,打开便见最上头有一封信,信封外写着容歆亲启。

这四个字并不工整,也不知齐嬷嬷何时留得

容歆轻叹一声,方才抽出信

容歆,天人永隔,绝非情淡,我视你若亲女,唯一能为你留下的仅是一些阿堵之物,以作傍身之用。

另有我多年留存的秘密,存于箱底,一直未曾告之于你,如今我已离开,你便是怪我,我也无法听见了。